沪遵携手施妙术 精准帮扶惠黔民
2025年10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颖斌教授团队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团队紧密协作,为一名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下胰腺病损切除术。这台高难度微创手术的顺利开展,既是仁济医院"组团式"帮扶成果的生动体现,更是优质医疗资源向贵州下沉的具体践行。
此次接受手术的是一名16岁高中生,因胰腺占位性病变辗转求医来到遵医附院。胰腺手术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操作精度要求高,被视为腹部外科领域的"珠穆朗玛峰"。考虑到患者为高中女生,尽管病情复杂,专家团队还是争取最大程度上保留胰腺器官功能,为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创伤、提升治疗效果,果断选择了微创机器人手术,第一时间启动沪遵帮扶协作机制,邀请以精准微创胰腺外科技术(达芬奇机器人)见长的刘颖斌教授团队远程会诊并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中,刘颖斌教授团队充分发挥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技术优势,借助高清晰度三维视野与灵活的机械臂系统,精准辨识胰腺周围细微血管及复杂解剖结构,完整地切除病灶。整个手术历时不到两小时,零出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这种微创术式不仅提升了肿瘤根治效果,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
遵医附院消化病医院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赵礼金表示,这台手术的成功,不仅解决了患者的病痛,更让我们直观学到了顶尖微创技术的操作精髓。手术全程,刘颖斌教授团队通过"手把手"示教、实时讲解关键操作节点等方式,将胰腺病损精准评估、微创缝合技术等先进经验进行传递,实现了"手术一台、带教一批"的帮扶目标。
刘颖斌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长、胆胰外科领域权威专家,其团队的技术实力为手术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此次手术是仁济医院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开展"组团式"帮扶的重要实践——此前,双方已在肝胆胰外科等重点学科建设上达成深度合作共识,明确通过技术输出、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等多维度发力,推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自沪遵"组团式"帮扶启动以来,仁济医院已按计划推进肝胆胰外科等多个学科的帮扶落地,通过柔性引进专家团队、开展高难度手术示教、搭建远程协作平台等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刘颖斌教授表示:"我们将把仁济在肝胆胰外科的技术优势与遵医附院的地域特色深度融合,在临床技术突破、本土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让贵州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东部顶尖医疗服务。"
此次微创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贵州胰腺疾病患者带来了诊疗新希望,更标志着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在微创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未来,随着沪遵帮扶合作的持续深化,将有更多贵州患者受益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政策红利,为贵州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沪上动能。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