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4年,秉承“仁心仁术,慎独慎微”的理念,历经30年砥砺奋进,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体系。科室在危重患者救治能力、硬件设施设备更新、学科建设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成功获批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科室开设两个病区,开放床位75张。现有医护人员200人,其中医生34人,护士166人。医生队伍中,博士学历11人,硕士学历22人,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13人。科室拥有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3人,4人具有国外学习经历。
科室配备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为危重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省内率先开展ECMO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胸段硬膜外镇痛、危重患者早期康复等技术,并在省内推广应用,救治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认可度。科室每年收治重症患者3000余名,救治成功率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重症医学科是硕士和博士培养点,同时也是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贵州省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贵州省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中心、贵州省鼻肠管置管培训中心、机械通气培训基地。科室累计培养重症医生200余人,重症专科护士1800余人,每年接收进修生和规培生百余人。此外,科室还举办胰腺炎诊疗继教班、脓毒症诊疗巡回讲座,并授牌胰腺炎诊疗分中心及脓毒症专科联盟单位20余家。
科室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具有深厚的研究底蕴和稳定的研究方向,涵盖神经科学、脓毒症心肌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肺保护等领域。至今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级科研课题15项,科研经费总计55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1区和2区杂志8篇。在STEM排名中位居全国前100名,为重症医学领域的科研进步贡献了卓越力量。
科室努力发挥专业优势回馈社会,依托贵州省重症医学学会,为基层医护人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技术培训、疑难病例查房、远程会诊转诊、派驻医护人员下乡定点帮扶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患者获益。在抗疫和应急救援方面,科室表现突出。2020年初,湖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时任支部书记兼科室主任傅小云带领贵州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鄂州,全面接管鄂州市中心医院ICU,圆满完成抗疫任务。此外,科室还先后参与汶川地震、南方冰灾、禽流感等重大医疗救治工作,为贵州百姓健康筑起坚强的保护墙。
科室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贵州省抗疫先进集体、贵州省委教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遵义市青年文明号、全国护理质量管理提灯奖金奖等。个人方面,傅小云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医护骨干也先后获得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贵州省医学科技二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省抗疫先进个人、优秀医生、最美劳动者、遵义市五一劳动奖章、百优护士等荣誉。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秉承“最少花费、最好预后”的救治理念,充分发挥立足本职、锐意进取的精神,为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科室将继续发扬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不惧挑战,团结奋进,持续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坚持落实基层服务,全心全意守护人民健康。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科室将开新局、谱新章,为健康遵义、健康贵州、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