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读“臭氧疗法”:未经证实的疗效与明确存在的致命风险
今年9月,韩阿姨从小区邻居口中得知了一个“臭氧治疗静脉曲张的偏方”——邻居把它夸得神乎其神,说效果堪比灵丹妙药,这让被下肢静脉曲张困扰许久的韩阿姨动了心。
随后,她每天去社区医院接受治疗,连续坚持了一周。这套疗法的操作很明确:先将臭氧与5%葡萄糖100毫升混合,再把这些带着臭氧的液体,直接输注到她下肢静脉曲张的部位。让韩阿姨惊喜的是,效果确实“显著”——原本迂曲、扩张的蚯蚓状静脉团状隆起,竟真的一天天变浅,像是出现了“奇迹”,有好转的趋势,更加坚定了韩阿姨继续治疗的信心。
可谁也没料到,意外突然降临。那天韩阿姨像往常一样接受输注,但是10分钟后她突然晕倒在地,任凭身边人怎么呼唤都毫无反应。惊慌失措的家属和社区医务人员立马紧急向上级医院转运,最后辗转至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经过紧急完善检查,收入急诊病房治疗,经过医务人员的紧急抢救治疗,韩阿姨终于在昏迷了近4小时后,清醒过来!醒后感到明显头晕、头痛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眩晕不适,最严重的是她的眼睛看不清楚东西。这可把韩阿姨及亲属急坏了,输臭氧治疗静脉曲张怎么会这样呢?急诊医师向家属解释臭氧治疗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而且可能会出现气体栓塞的并发症,危险的时候甚至可以导致病人突发呼吸心跳停止。韩阿姨这种情况应是气体栓塞后出现的临床表现,她很幸运的是几小时后就清醒了,但后期有没有长期后遗症还需要治疗观察。经过急诊科的吸氧、监护、改善循环等输液治疗四天后,韩阿姨双眼视力功能恢复,头痛、头晕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科普: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久坐久站、静脉曲张家族史、体重超重、孕妇、不爱运动、吸烟、高龄等均是发生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从医学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充分科学证据支持臭氧能根治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的核心问题是静脉瓣膜功能受损,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血管扩张,而臭氧既无法修复受损瓣膜,也不能逆转血管的病理改变。所谓“静脉曲张血管变细变淡”,可能只是短期局部刺激引发的暂时反应,并非真正解决了病因,反而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规范治疗。对于静脉曲张,医学上已有成熟的规范治疗方案:平时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维C、维E的食物。轻度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睡觉时抬高下肢、穿弹力袜等物理治疗,中重度患者可选择硬化剂治疗、药物治疗,激光闭合术、射频消融术等微创手术治疗,安全且疗效确切。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科学证据,臭氧疗法可能对宣称的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病、抗衰老等)无效,还有巨大的风险、以及可能迅速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其中气体栓塞就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最致命的风险。臭氧气体(而非充分混合后的液体)意外直接注入血管,或在血液臭氧化的过程中有气泡进入血液循环,就会形成气体栓塞。气泡会随血流阻塞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的血管,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肺栓塞、呼吸衰竭,甚至猝死等。同时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浓度过高或作用时间过长会破坏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血)。溶血会释放出血红蛋白,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血红蛋白尿、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
臭氧是一把双刃剑,在大气层中,它能保护我们免受紫外线伤害;但一旦被直接注入人体,它可能就是一种有毒、有腐蚀性的强氧化性气体。所以,不要轻信“臭氧治疗”的浮夸宣传,更不要尝试来源不明的偏方治疗。有健康问题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让专业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才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正确选择。“安全永远比疗效更重要”。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