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公益

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管理 > 医疗动态

遵医附院急诊科成功救治一名大剂量草铵膦中毒患者

作者:图文:急诊科:王文瑞 李涛 汪松 陈美 喻安永  2025年10月24日  阅读次数:81

遵医附院急诊科成功救治一名大剂量草铵膦中毒患者

2025年9月,一名因大剂量草铵膦中毒患者病情危急紧急转入遵医附院。经过急诊医护团队的及时救治与综合治疗,最终康复出院。

患者为26岁女性,因家庭矛盾口服草铵膦250ml,随即出现恶心、呕吐等急性中毒症状。患者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症状逐渐加重,且意识逐渐模糊。在当地医院接受初步治疗,由于病情危重,被紧急转至遵医附院急诊科。入院时,患者神志呈嗜睡状。腹部CT检查显示,患者腹腔内肠管出现多发性积气和积液,液气平面明显。考虑到患者病情危急,急诊医护团队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措施,进行毒物清除和支持性治疗。

患者入院后,急诊医护团队立即对其进行紧急评估,启动草铵膦中毒的标准治疗流程。患者血气分析pH值为7.198,乳酸水平超过10mmol/L,HCO3-显著降低,提示重度酸中毒。为尽快清除体内毒物,急诊团队立刻实施胃肠道毒物清除治疗,包括洗胃、导泻和吸附治疗。患者接受了“白+黑方案”的胃肠洗消治疗,其中“白”即蒙脱石散,“黑”即活性炭,确保尽量减少草铵膦的胃肠道吸收。

因患者服用草铵膦量较大,体内毒物大量积聚,为了进一步清除已吸收的毒物,急诊团队随即加强治疗,启动血液灌流治疗,并实施持续CRRT(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以清除体内吸收的草铵膦,纠正代谢紊乱,并维持内环境稳定。

患者于入院数小时内病情急剧恶化。意识逐渐昏迷,心率最低下降至34次/分,血压骤降至76/43mmHg。床旁超声检查显示,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弥漫性减弱,左、右心室显著扩张,提示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PICCO监测结果显示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输出量显著下降,提示循环功能严重衰竭。急诊团队迅速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的给药方案,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改善心脏功能。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并为可能的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做好充分准备,急诊ECMO团队时刻待命,随时准备介入提供更强有力的循环支持。

由于患者出现昏迷,呼吸和循环状况也迅速恶化,急诊团队紧急进行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提供呼吸支持。同时,患者的抽搐持续,急诊团队继续使用丙戊酸钠控制抽搐,确保患者的气道安全,防止进一步神经损伤。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急诊病房医护团队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以确保每一步治疗的精准实施。

经过急诊病房团队的紧急救治和持续治疗,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入院第3天,乳酸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血液中的草铵膦浓度已从入院时的134.4ng/ml降至检测不出,尿液草铵膦浓度从入院时的4812.5ng/ml降至34.1ng/ml,标志着毒物清除的成功。患者的心脏功能逐步得到恢复,血压、心率逐渐回升,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输出量恢复正常范围。同时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的意识逐渐恢复,抽搐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状态明显改善。

入院第5天,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支持,转出急诊病房监护室,继续接受营养支持与早期康复治疗。患者的精神状态逐渐恢复,体力与活动耐力逐步增强,开始自主翻身、坐起,配合康复训练。在入院第12天,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出院,顺利回归日常生活。

鉴于草铵膦中毒所引发的如此严重的心源性休克及循环衰竭,在国内外的公开报道中均较为罕见,此次成功救治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更充分展现了遵医附院急诊科团队出色的医疗救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2023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第39位,是贵州省首个整合高级创伤、中毒及蛇伤救治中心的顶级平台。科室人才雄厚、科研突出,配备ECMO、CRRT、PiCCO等先进设备。急诊病房作为内科危重症核心战场,创新构建“连续动态、目标导向、定量治疗”急危重症诊疗体系,专注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重症肺炎、呼衰心衰及各类中毒(含蛇咬伤)的精准治疗。认真践行“生命至上”理念,为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护航。


腹腔多发肠管积气积液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医护团队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