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入“气途”,有“镜”无险
遵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介入诊疗团队支气管镜下巧取鱼骨
2025年8月19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介入团队成功为一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取出因进食不慎吸入右主支气管的鱼骨。
患者为40岁男性,20天前因进食后出现阵发性咳嗽,未予重视。10天前因受凉后咳嗽加重,痰中带血丝,就诊于外院,完善胸部CT显示,右肺支气管内高密度影,右肺中下叶渗出性病变,行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主支气管异物(考虑鱼刺),经反复多种方法试取异物,最终未能取出,故就诊于遵医附院急诊科。急诊以“右主支气管异物(鱼刺?)”收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入院后科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科室人员讨论,该患大气道内异物诊断明确,吸入时间长,肺部感染重,外院支气管镜下多次尝试取异物均未能取出,综合病史,该患者气道异物取出困难,风险大,随时可能发生大咯血,甚至窒息风险。与患方充分沟通取得知情同意后,做好各种紧急预案,决定在严密监护下紧急行支气管镜检查和经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治疗。
19日上午开始手术,李正付副主任医师在麻醉医师聂佳、内镜护士陈诚、曾娅的通力配合下实施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科室主任兰远波和张建勇教授现场指导,镜下发现,右主支气管见异物(考虑鱼骨头)和坏死物,因异物滞留气管时间长,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异物嵌顿,严重阻塞右主支气管,患者呼吸道梗阻,影响患者通气,及时将异物取出是解决的根本方法及途径。呼吸内镜诊疗团队当机立断,给患者实施全麻喉罩保障氧和的前提下精心操作,最终采用异物钳多次调整方向后成功将异物取出,异物2.0*1.5cm的薄片状鱼骨头,边缘较锋利。手术历时30分钟,术后患者行机械通气,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术后感染得到有效救治,病情转危为安、恢复良好。
气管、支气管异物指的是食物或异物(如血块、笔帽、小玩具等)堵塞气管和支气管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梗阻。临床上常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喘鸣、呼吸困难反复咯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常见于青少年、儿童和老年患者。支气管异物可分为4期:(1)异物吸入期,异物吸入气管后,患者常产生剧烈呛咳、憋气,如异物嵌顿于中心大气道则可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引起呼吸困难,严重时将发生窒息;(2)静息期,异物停留在气管、支气管某部位,此时异物刺激性减小,患者症状可消失或仅有轻微咳嗽;(3)炎症期,异物对气道的局部刺激和继发性气管和肺部炎症,引起远端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临床可表现为咳嗽,咳脓痰,还会出现发热症状;(4)并发症期,随着炎症的发展,可出现肺部多种并发症,如:支气管扩张、肺炎或肺不张、肺脓肿、脓胸等。
2015年至今10年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和实施经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已成功为150余例不同难易程度的异物吸入患者发现和及时取出各种异物,其中辣椒最多见,另外还有血凝块、橡皮塞、瓜子、花生米、豌豆、骨类、金属类、牙齿、笔套、结石样异物等,有效减少患者负担,减轻患者病痛,减少了并发症。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呼吸内镜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展呼吸内镜微创新技术,内镜业务量和诊疗能力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业务范围涵盖几乎所有高难度三、四级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如EBUS-TBNA、EBUS-GS-TBLB、硬质支气管镜技术、高频电切术、球囊扩张技术、支架植入术、电圈套技术、冷冻活检、消融技术、激光消融技术、各类异物取出术、内科胸腔镜技术、安全T管置入术、ROSE技术、经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粒子置入术、导航引导下气管镜穿刺活检术等),不仅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基层医院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还为众多患者提供了优质呼吸内镜诊疗服务。
右主支气管见异物
用异物钳取异物
取出后管腔通畅
异物为2.0*1.5cm的薄片状鱼骨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介入诊疗团队正在操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介入诊疗团队近年来取出部分异物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