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您的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行政部门 > 设备处 > 规章制度

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仪器设备应用规范

作者:卫医发[2000]325号  2013年10月9日  阅读次数:22914

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仪器设备应用规范

发文单位:卫生部

文  号:卫医发[2000]325

发布日期2000-9-28

执行日期2000-9-28

  第一章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应用的临床意义与适应证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节 五官疾病

  第三节 呼吸系统

  第四节 循环系统

  第五节 消化系统

  第六节 泌尿、盆腔、生殖系统

  第七节 骨关节及软组织系统

  第二章 磁共振成像机应用的临床意义与适应证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节 五官

  第三节 呼吸系统

  第四节 循环系统

  第五节 消化系统

  第六节 泌尿、盆腔、生殖系统

  第七节 骨关节及软组织系统

  第三章 心血管造影X线机临床应用的意义与适应证

  第四章 超声诊断仪应用的临床意义与适应证

  第一节 颅脑

  第二节 眼及眼眶

  第三节 甲状腺、甲状旁腺、颈淋巴结

  第四节 乳腺

  第五节 胸部与纵膈

  第六节 心脏和大血管

  第七节 胃肠

  第八节 肝脏

  第九节 胆道系统

  第十节 胰腺

  第十一节 脾脏

  第十二节 腹膜和腹膜腔

  第十三节 腹膜后肿物和腹部大血管

  第十四节 肾、输尿管及膀胱

  第十五节 肾上腺

  第五章 医用核素显像设备应用的临床意义与适应证

  第一节 局部脑血流(γCBF)断层显像

  第二节 脑池显像

  第三节 脑室显像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

  第五节 脑显像

  第六节 心肌灌注显像

  第七节 心肌热区显像

  第八节 平衡法门控核素心室造影

  第九节 首次通过法核素心血管造影

  第十节 肺灌注显像

  第十一节 肺通气显像

  第十二节 静脉血栓显像

  第十三节 恶性肿瘤显像

  第十四节 骨显像

  第十五节 甲状腺显像

  第十六节 甲状旁腺显像

  第十七节 肾上腺皮质显像

  第十八节 肾上腺髓质显像

  第十九节 肝实质显像

  第二十节 肝血流血池显像

  第二十一节 肝胆显像

  第二十二节 异位胃粘膜显像

  第二十三节 消化道出血显像

  第二十四节 胃肠动力学显像

  第二十五节 肾动态显像

  第二十六节 肾静态显像

  第二十七节 尿返流显像

  第二十八节 骨髓显像

  第二十九节 脾显像

  第三十节 淋巴显像

  第三十一节 炎症显像

  第三十二节 葡萄糖代谢显像

  第六章 动态心电图机应用的临床意义与适应证

  第七章 化学分析仪的用途与项目组合

  第一节 用途

  第二节 检查项目组合

  第八章 伽玛射线立体定向头部治疗系统的临床配置与应用

  第一节 设备与技术条件

  第二节 临床应用的意义与适应证

  第三节 剂量

  第四节 疗效评价

 

  第一章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应用的临床意义与适应证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Computed Tomography,以下简称CT):结合X线摄影和计算机成像技术,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影像学设备。本规范所指CT仅包括可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的CT.

  CT检查一般属无创伤性、诊断准确性高、检查时间短、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开展CT检查的单位,其放射防护工作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及有关规定、规范要求。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颅脑疾患和畸形

  临床意义:CT是目前颅脑疾病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尽管MRICT有很多优点,但在以下几方面CT仍然优于MRI:(1)诊断急性颅内出血和急性颅脑性外伤;(2)显示钙化灶;(3)颅骨病变等。CTA的开发又扩展了CT的应用范围。另外,危重病人可以携带抢救设备和器械,不影响CT检查。

  与MRI相比,CT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对后颅凹病变的诊断,CT伪影较多,诊断能力不及MRI.对于脑白质病、陈旧出血、水肿以及脑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也不如MRI敏感。

  主要适应证:

  急性期脑血管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

  颅脑原发性肿瘤和囊肿 包括脑实质肿瘤,如神经上皮肿瘤、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等;脑外肿瘤,如脑膜瘤、垂体瘤及蝶鞍附近肿瘤、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等。

  颅内转移瘤

  颅内感染性疾病

  脑脓肿、硬膜外脓肿、硬膜下脓肿

  脑内炎性肉芽肿 如结核瘤等。

  颅内寄生虫病 如脑囊虫病等。

  颅脑外伤

  一般适应证:

  脑血管畸形

  脑白质病 包括多发性硬化。

  颅脑先天畸形

  脑积水

  非适应证:

  急性脑炎

  脑变性性疾病

  脊柱、脊髓疾病和畸形

  临床意义:脊柱影像学检查包括脊椎(椎体和附件),椎间盘、椎小关节、韧带等以及硬膜囊,包括脊髓和蛛网膜下腔。CT检查尤其对骨质结构有其优越性。MRI的应用,对脊柱尤其是脊髓的检查明显优于CT,现已成为主要的影像学技术,并已逐步取代CT.

  目前我国MRI设备仍不普遍,脊柱CT包括CT脊髓造影对比良好,对硬膜外退行性疾病等的诊断仍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主要适应证:

  脊柱肿瘤 尤其椎体和附件原发和继发骨肿瘤。

  脊椎病 包括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等,观察骨性结构和钙化效果良好。

  脊柱外伤

  一般适应证:

  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空洞症(需延迟CT脊髓造影)

  脊髓血肿、硬膜外血肿、脊髓横断

  蛛网膜炎

  非适应证:

  脊髓变性 如多发生性硬化。

  脊髓炎

  脊髓挫伤

  第二节 五官疾病

  眼

  临床意义:CT能清楚显示眼球、眼外肌及脂肪间隙。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眶内血管性疾病。眼CT检查,放射剂量小于普通X线体层摄影,但因晶状体等对X线敏感,应注意照射剂量,以免造成不良影响。超声适于检查眼球病变;MRI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并有多方位成像的优点,也是优良的眼影像学检查方法。至于显示眼眶骨质病变和球内钙化,CT优于MRI.

  主要适应证:

  眶内炎症 包括眶内脓肿、原发性眼眶炎症、炎性假瘤等。

  眼球内阴性异物 玻璃和木质异物。

  视神经病变 如视神经肿瘤、视神经损伤等。

  球后肿瘤 CT为首选方法。

  一般适应证:

  眼眶外伤和异物

  血管病变 如血管瘤、颈内动脉海绵状窦瘘、静脉曲张等。

  眼球病变 如眼球肿瘤、视网膜剥离等。

  眶壁以及邻近副鼻窦肿瘤累及眼眶

  非适应证:

  外眼病

  青光眼

  白内障

  鼻、副鼻窦及鼻咽部

  临床意义:普通X线平片仍是副鼻窦常用的检查方法,但CTMRI更适应于显示鼻和副鼻窦的解剖细节。CT可以清楚显示骨质和软组织病变,而MRI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鼻咽部检查优于CT.CT用于肿瘤诊断时,主要帮助确定肿瘤范围,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限度。

  主要适应证:

  副鼻窦癌及其他恶性肿瘤和转移瘤

  良性肿瘤

  副鼻窦黏液囊肿

  一般适应证:

  鼻咽癌

  化脓性副鼻窦炎、鼻腔息肉

  外伤 LEFORT骨折。

  配合纤维内窥镜手术 显示上颌窦开口的位置和形成。

  喉

  临床意义:CT主要用于喉癌的分期诊断,确定喉癌仅限于声门区,或位于声门上区,包括梨状窝;或声门下区,或同时累及声门上、声门和声门下区(经声门癌)。显示喉周围间隙是否受到累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主要适应证:

  喉癌

  一般适应证:

  喉的非肿瘤性病变 如喉息肉(声带息肉)、喉囊肿、喉膨出等。

  耳、颞骨

  临床意义:耳CT检查的主要部位是颞骨。扫描技术需用高分辨率CT,以显示中耳、内耳等细微结构,优于X线平片和多轨迹体层摄影。MRI对颞骨内软组织病变的诊断优于CT.

  主要适应证:

  先天畸形 如外耳道闭锁、听小骨发育异常、中耳腔发育不良、内耳畸形等。

  颞骨骨折 显示骨折线与中耳、内耳的关系。

  肿瘤 外耳道癌、中耳癌、中耳鼓室内血管瘤(化学感受器瘤)、面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位于骨性内听道内的小听神经瘤,主要的诊断方法是增强MRI.

  耳硬化症

  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胆脂瘤 了解胆脂瘤的部位、大小、对周围骨质有无破坏穿通,发现隐匿的胆脂瘤等。

  耳源性脑脓肿

  一般适应证:

  恶性外耳道炎

  内耳感染

  岩骨尖综合征

  第三节 呼吸系统

  临床意义:胸部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常规X线检查一直是重要的首选的基本手段。因CT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及横断面成像,无影像重叠等优点,对普通X线难以显示的肺门区、纵隔旁、心后、近横膈区等部位病变,具有优良的诊断价值。胸部CT检查主要用于:(1)常规X线检查发现病变,需进一步定位、定性诊断,以及确定病变的扩展范围;(2)常规X线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胸部病变者;(3)介入放射学。

  此外,高分辨率C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达到分辨次级肺小叶的能力,提高了CT对肺弥漫性疾患及某些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主要适应证:

  气管肿瘤 良性及恶性肿瘤。

  肺肿瘤 肺癌、肺转移瘤、肺良性肿瘤。

  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细支气管炎,胶原病肺损害,各种尘肺和肺气肿等

  纵隔肿瘤 胸腺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胸内甲状腺、支气管及食管囊肿等。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如淋巴瘤、结节病、转移瘤等。

  胸膜肿瘤 原发和转移瘤。

  横膈肿瘤

  胸壁骨良、恶性肿瘤

  一般适应证:

  肺脓肿

  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肺炎及治疗经过观察 特别是小儿肺炎。

  胸腔积液

  第四节 循环系统

  临床意义:现今普遍应用的第三、四代CT机,因扫描速度较慢(秒级),一般不适应心脏疾病的诊断。但CT尤其是快速扫描CT对心脏钙化,如心脏瓣膜、冠状动脉钙化的检测;增强扫描对主动脉、腔静脉和心包疾患有重要的和一定的诊断价值。近年来电子束CT扫描速度达到毫秒级,适用于心脏形态和功能检查评价。但从价格效益比及诊断效果分析,对各种心血管疾患和畸形的诊断,仍以超声技术为首选,MRI更为全面。

  主要适应证:

  心脏及心包的钙化 尤其是冠状动脉钙化,用于冠心病筛选诊断。

  一般适应证:

  主动脉疾患 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尤其是急诊病例。

  肺动脉栓塞

  腹主动脉及其大的分支与腹腔内肿瘤的关系 主要用CT血管造影。

  非适应证:

  先天性心脏病 包括复杂、复合和单发畸形。

  后得性心脏病 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等。

  第五节 消化系统

  消化道

  临床意义:消化道疾患的首选检查方法为消化道钡剂造影,它可直接显示病变的形态特点。CT检查对一些病变可起辅助诊断作用,如对消化道恶性肿瘤,CT检查可显示壁外及相邻脏器的浸润范围,有无肝转移,淋巴腺及腹膜与后腹膜腔转移等,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对粘膜下肿瘤,可了解壁外的发展情况,还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等。

  一般适应证:

  消化道癌及其他恶性肿瘤 仅用于术前了解肿瘤的浸润范围与进展程度,或进行分期诊断。

  直肠癌 术后了解有无局部复发。

  平滑肌瘤等粘膜下肿瘤

  消化道炎症

  先天性疾患

  消化道憩室等

  腹膜腔

  临床意义:腹膜腔由于范围较广,被系膜、韧带划分为若干间隙隐窝,超声检查难于作出全面诊断,常以超声作初步检查手段,主要仍需依靠CTMRI检查。

  主要适应证:

  腹膜腔积液(包括积血)

  腹膜炎症、脓肿

  腹膜肿瘤 如间皮瘤、转移瘤等。

  一般适应证:

  腹膜结核

  肝脏

  临床意义:CT不宜作肝脏疾患的普查与筛选,在超声发现病变的基础上,肝CT检查对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以及确定病变范围、进展程度都具有重要价值。

  主要适应证:

  肝恶性肿瘤 如肝癌、转移瘤等。

  良性肿瘤 如肝血管瘤、腺瘤等。

  肝囊肿及CT导引下介入治疗

  肝脓肿、肝结核等

  肝寄生虫病 如肝包虫病等。

  肝外伤 如肝血肿、肝破裂。

  一般适应证:

  血吸虫病

  肝脂肪变性等肝弥漫性疾患

  非适应证:

  肝炎

  胆道

  临床意义:胆系疾患首选检查方法为超声、直接的检查方法为胆系造影,后者近年来已较少应用。CT对一些疾患的诊断也有重要作用,如有助于确定梗阻性黄疸的梗阻部位与性质;显示胆系肿瘤的浸润程度与范围,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对胆系结石,可帮助预测结石成分的化学性质,有利于体外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三维立体CT胆道造影,可确定结石位置,对外科手术治疗极为有利。

  主要适应证:

  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胆系恶性肿瘤 如胆囊癌、胆管癌等。

  一般适应证:

  肝内胆管结石,三维立体CT胆管造影

  胆囊腺瘤、腺肌增生病等

  胆系先天性疾患 如先天性胆管囊肿等。

  非适应证: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

  胰腺

  临床意义:CT检查对胰腺疾患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如对胰腺癌的诊断及其浸润范围、进展程度的判断等,但对小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限度。对急性胰腺炎,CT能判断病变程度,确定有无坏死,胰外侵犯范围及是否合并脓肿等,从而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慢性胰腺炎,CT对发现胰石及钙化的敏感性也颇高。

  主要适应证:

  胰腺癌

  急性及慢性胰腺炎

  一般适应证:

  胰岛细胞瘤(动态CT检查)

  胰腺囊肿

  胰腺先天性异常 如先天性胰体、尾缺损症等。

  非适应证:

  胰酶缺乏症

  脾脏

  临床意义:CT对脾外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敏感、准确而可靠,不仅可明确损伤的类型,同时可发现有无腹腔出血及肝、肾损伤等。此外,对脾肿瘤、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肿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主要适应证:

  脾恶性肿瘤 如脾淋巴瘤、脾转移瘤等。

  脾血管瘤、淋巴管瘤、脾囊肿等

  脾外伤 如脾血肿、脾破裂等。

  脾脓肿

  一般适应证:

  门脉高压、血液病

  副脾等脾先天性疾患

  脾动脉瘤、脾梗塞等脾血管性疾患

  第六节 泌尿、盆腔、生殖系统

  肾、输尿管及膀胱

  临床意义:CT能直接显示肾实质,对肾肿瘤,如肾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CT检查对肾功能的依赖性小,肾功能严重损害时,肾盂造影一般诊断意义不大,而CT可以提供重要诊断信息。动态增强CTCT血管造影有类似血管造影的作用,可以诊断肾的血管性疾病,例如肾动脉瘤、肾动脉狭窄,肾静脉血栓等。CT对于膀胱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当膀胱充盈尿液时,CT能清晰显示膀胱壁,能发现膀胱早期肿瘤性病变,并对肿瘤的分期很有帮助。目前超声诊断在肾、输尿管及膀胱疾病中的应用很普遍,但常作为筛选检查,进而由CTMRI帮助明确诊断。

  主要适应证:

  肾肿瘤 包括肾癌、肾胚胎瘤、肾淋巴瘤和肾转移瘤等。对早期诊断和肾癌分期,确定肿瘤范围等有帮助。

  良性肿瘤和囊肿 CT对肾血管肌脂肪瘤和脂肪瘤的定性诊断相当准确,有助于和恶性肿瘤的鉴别。

  肾脓肿和/或肾周围脓肿 确定脓肿范围。

  肾外伤 包括肾破裂、肾内血肿、肾被膜下血肿、肾周血肿和尿外渗等。

  先天畸形 如肾和输尿管重复畸形、马蹄肾、异位肾等。

  CT导引下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脓肿引流及囊肿硬化治疗等

  肾梗塞

  膀胱肿瘤 包括膀胱癌和良性肿瘤。

  肾、输尿管及膀胱阳性结石

  一般适应证:

  肾盂肿瘤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如肾盂癌的分期诊断等。

  肾盂、输尿管肿瘤和囊肿

  肾包虫感染

  肾盂、输尿管积水

  肾结核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了解肾萎缩情况,包括肾皮质和肾髓质的比例。

  肾动脉狭窄 阻塞、肾动脉瘤、肾动静脉瘘或动静脉畸形。

  非适应证: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膀胱炎

  肾上腺

  临床意义:CT是目前肾上腺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主要用于发现和确定肾上腺肿瘤。CT能发现直径在5mm以上的肿瘤,但CT的特异性或定性诊断,应参考临床症状和内分泌检查。CT对肾上腺小腺瘤与肾上腺结节增生的鉴别,以及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均有一定限度。

  主要适应证:

  内分泌功能亢进性腺瘤 如皮质醇症(柯兴(Cushing)氏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康(Conn)氏综合征)等,以及嗜铬细胞瘤。

  恶性肿瘤 肾上腺癌或转移瘤。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怀疑急性肾上腺出血坏死。

  一般适应证:

  肾上腺囊肿、非功能亢进性腺瘤、骨髓脂肪瘤、血管瘤、假肿瘤等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Addison‘s病)CT可显示两侧肾上腺萎缩,钙化。

  非适应证:

  弥漫性肾上腺增生 CT对确定有无增生并不敏感,CT显示肾上腺外形正常,并不能除外腺体增生。

  女性盆腔与生殖系统

  临床意义:盆腔内器官之间有较丰富的脂肪组织分隔,富于天然对比,受呼吸运动和肠蠕动的影响也较小,从而使盆腔成为CT适宜的检查部位。CT能较清楚的显示盆腔器官的解剖结构,如再用造影剂灌肠标记直肠和乙状结肠、放置阴道栓标记阴道、膀胱充盈尿液等措施,则可进一步提高对比度。

  盆腔CT多用于盆腔恶性肿瘤的分期诊断,显示中、晚期肿瘤侵犯范围,而较少用于早期诊断。CT有助于脂肪瘤、盆腔脂肪沉着症、畸胎瘤(显示骨骼、牙齿等)等良性疾病的定性诊断。

  超声和MRI也是非常适于盆腔的影像技术。尤其是盆腔超声(包括经直肠腔内超声)应用很普及,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都很高,因此盆腔CT的应用不如腹部CT普遍。盆腔MRI的软组织分辨率高于CT,又能提供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图像,较横断面图像直观易懂,对盆腔恶性肿瘤的诊断很有价值,是一种理想的影像技术。

  主要适应证:

  宫颈癌的分期诊断

  宫体癌以及子宫肌瘤等

  卵巢肿瘤 如囊肿、畸胎瘤和卵巢癌等。

  盆腔脓肿

  骶尾骨脊索病

  一般适应证:

  先天畸形 如双角子宫、双子宫等。

  非适应证:

  宫颈癌、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男性盆腔与生殖系统(前列腺、精囊、睾丸)

  临床意义:CT能清楚显示男性盆腔与生殖系统各脏器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亦能鉴别钙化、肌肉、脂肪以及血肿等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故对男性盆腔及生殖系统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但由于其软组织对比分辨率不高,如不能区分前列腺的外围区与中央区,不能满意鉴别正常前列腺组织与癌肿组织,故CT对前列腺的疾病,主要是前列腺癌(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的早期诊断有较大限度。目前CT主要用以肿瘤的分期诊断,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以及盆腔内有无淋巴腺转移等。

  主要适应证:

  进展期前列腺癌 CT主要用以显示病变侵犯范围以及盆腔内淋巴腺与骨盆有无转移。

  前列腺良性肥大增生

  前列腺脓肿和结核病

  隐睾

  睾丸肿瘤 如精原细胞瘤,CT用以显示盆腔、腹腔、纵膈内淋巴结转移以及其他器官的转移,作分期诊断。

  一般适应证:

  精囊炎症性疾病 如脓肿和结核。

  精囊良性和恶性肿瘤

  阴茎和尿道恶性肿瘤

  非适应证:

  早期前列腺癌

  后腹膜腔

  临床意义:对后腹膜腔疾病的诊断,CT占有重要地位。CT能比较确切地显示炎症、肿瘤及外伤沿后腹膜腔扩散状况。与超声比较,CT图像伪影少,不受肠气的干扰。CT值的测量对于新鲜出血、脂肪瘤或脂肪沉积、化脓性感染产生的气体可以作出定性诊断。增强动态扫描可以诊断腹主动脉、腔静脉等大血管病变,以及血管外病变对腹主动脉、腔静脉的压迫移位,狭窄和包埋浸润等。CT能比较准确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和范围,但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和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CT也是诊断后腹膜腔淋巴瘤或淋巴转移瘤的一种主要方法。

  主要适应证:

  各种原发的后腹膜腔肿瘤

  淋巴瘤和淋巴腺转移瘤

  后腹膜腔新鲜出血或血肿

  后腹膜腔脓肿

  原发性后腹膜腔纤维化

  一般适应证:

  腹主动脉疾病 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等。

  下腔静脉疾病和先天畸形 如下腔静脉狭窄、阻塞、布加(BuddChiari)氏综合征、下腔静脉内血栓或瘤栓等。

  第七节 骨关节及软组织系统

  临床意义:普通X线检查仍是骨关节系统重要的基本检查方法,且为CT扫描的基础。CT扫描可以显示结构复杂的骨、关节,如脊椎、胸锁关节,骶髂关节等的解剖关系及变化,用薄层CT扫描尚可显示常规X线片上被骨皮质掩盖而不能显示的骨内小病变。因此,CT是检查骨关节及软组织系统的重要补充。对骨关节感染性疾患,CT可显示一些早期X线难以显示的细微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对软骨、关节内结构及软组织病变以及主要累及骨髓的病变,应首选MRI检查,但CT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如显示囊性、实性、脂肪、钙化结构等。

  X线平片仍是骨肿瘤诊断的基础,有选择地应用CTMRI可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信息。

  对骨转移瘤的诊断,CT不如核素扫描及MRI敏感性高,但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及范围,并可排除核素扫描的假阳性。

  主要适应证:

  特殊部位外伤 如环椎骨折、环枢椎脱位(尤其旋转脱位)、颅面骨骨折、脊柱爆散性骨折、胸锁关节骨折与脱位、关节内骨折碎片、病理骨折等。

  骨原发良、恶性肿瘤,转移瘤及肿瘤样病变 主要用于下列情况:(1X线片不易显示的部位如骶骨、骶髂关节周围、肩关节等;(2)易被遮盖的小病变;(3)核素检查阳性而X线片阴性者;(4)观察钙化情况,以进一步定性诊断;(5)手术切除不完全,追踪术后复发情况。

  骨关节感染性疾患的早期诊断

  枕骨大孔区先天异常 环枕融合、环枢椎异常。

  一般适应证:

  骨原发良恶性肿瘤、转移瘤及肿瘤样病变

  骨关节感染性疾患 化脓性骨关节炎、骨关节结核、骨关节特殊感染。

  骨质疏松与骨定量分析

  软组织囊肿、血肿、骨化性肌炎等

  骨缺血性坏死,半月板损伤 应首选MRI.

  肌肉、软组织的良恶性肿瘤

  CT导引下骨活检及介入性治疗

  非适应证:

  四肢骨折

  外伤性骨关节脱位,以及软骨与韧带损伤等

  退行性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骨内分泌代谢性疾患

  骨先天发育异常

  第二章 磁共振成像机应用的临床意义与适应证

  磁共振成像机(以下简称MRI):结合核磁共振原理和计算机成像技术、无射线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可直接进行任意方向体层扫描的医学影像学设备。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颅脑疾病及畸形

  临床意义:对多数颅脑疾患CT有良好诊断效果,尤其急诊检查CT为首选方法。MRI是后颅凹脑幕下病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对多数脑血管疾患(急性期除外)和脑白质病变MRI也优于CT.MRI对比分辨率高,可针对CT诊断疑难病例,选择性应用。但不适于颅脑钙化和骨质病变以及急诊抢救性检查。

  主要适应证:

  脑血管病变 脑梗塞、脑出血的亚急性和慢性阶段,各种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和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轴突弥漫性损伤。

  脑转移瘤 增强扫描能提高诊断效果。

  脑积水

  脑白质及变性性疾病

  各种颅脑先天发育畸形

  颅神经病变

  手术前精确诊断和术后随访

  一般适应证:

  颅脑原发肿瘤和囊肿

  颅内感染性疾病

  非适应证:

  急性颅脑外伤 包括颅骨骨折。

  脊柱脊髓疾病和畸形

  临床意义:MRI为脊柱和脊髓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技术,除骨质结构、钙化灶的显示和有关疾患、畸形外,MRI对脊髓及周围组织的结构诊断检查优于CT.增强扫描可提高脊髓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MRI可任意选择各不同体位层面直接成像,平扫也优于CT.

  主要适应证:

  脊髓肿瘤 包括髓内、髓外、硬膜下和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等。

  脊椎病 包括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尤其显示脊髓受压变性和囊变等效果优良。

  脊髓外伤 特别是各类亚急性和慢性脊髓损伤。

  脊髓变性 如多发硬化、脊髓脊柱发育畸形,尤其脊髓异常。

  脊髓空洞症

  脊髓蛛网膜炎

  脊髓血管畸形

  一般适应证:

  颅脑原发性肿瘤和囊肿,颅脑各类感染性疾病

  脊髓内及硬膜外急性血肿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如骨髓炎、骨结节、脊髓炎等。

  脊柱外伤 尤其骨折并发的脊髓损伤。

  第二节 五官

  眼

  临床意义:CT是检查眼眶疾患的首选方法。CT能清晰显示眶内各种解剖结构如视神经、眼外肌、眼球、眼血管以及晶状体等,有利于多数眶内病变的正确定位与诊断。CT的缺点是有射线辐射,不宜做矢状面扫描,而MRI则能弥补这些不足,尤其适用于儿童或需作多次随访检查的病例。MRI对一些眼眶疾病具有特征性的信号强度,如皮样囊肿、黑色素瘤、血管畸形等,有助于这类病变的定性诊断。MRI不能显示钙化、骨质结构,同时对新鲜出血的显示不如CT.

  主要适应证:

  眼眶肿瘤 包括眼球、视神经与眶内肿瘤等,以眶内黑色素瘤效果优良。

  眼肌疾患 如格氏眼病。

  血管疾病 包括眶内静脉曲张、血管畸形、颈内静脉海绵窦瘘等。

  一般适应证:

  眼外伤

  非金属性眼内或眶内异物

  眶内炎症 包括炎性假瘤与眶内感染。

  非适应证:

  金属性眼内或眶内异物

  眼眶骨折

  眼动脉闭塞、青光眼、白内障等

  鼻、副鼻窦及鼻咽部

  临床意义:MRI成像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主要用于X线平片和CT诊断困难时的鼻、副鼻窦及鼻咽部的检查。MRI可直接进行多方向体层扫描,对鼻及副鼻窦的形态结构,鼻咽部的正常解剖细节以及病理改变的显示比CT清晰、全面,有利于浅表病变的检出,也有助于病变浸润程度的评价。

  主要适应证:

  鼻咽部肿瘤 主要有鼻咽癌,包括与放疗后纤维化的鉴别、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等。

  一般适应证:

  鼻窦肿瘤,囊肿与息肉以及粘膜增厚及窦内积脓等

  非适应证:

  鼻炎、咽喉炎

  喉

  临床意义:喉部疾患的诊断一般以临床检查为主,附以超声、CTMRI.CTMRI检查的目的主要为确定肿瘤病变(如喉癌)的侵犯范围,确定肿瘤的分期,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为此,CT为首选方法。MRI可直接获得冠状位图像,软组织分辨高,对于CT诊断疑难病例可作MRI检查。

  主要适应证:

  喉癌

  会厌癌

  耳、颞骨

  临床意义:CT(常需高分辨CT)是耳尤其颞骨检查,特别是显示解剖细节的首选技术,能解决绝大多数耳部疾患的诊断问题。MRI主要应用于颞骨内软组织的检查和诊断,以及评价内听道、小脑桥、脑角区的病变等,对于颈静脉球体瘤也优于CT.

  主要适应证:

  听神经瘤 尤其局限于内听道的小肿瘤。

  颈静脉球体瘤 CT更易于定位。

  一般适应证:

  乳突胆脂瘤

  非适应证:

  中耳炎

  先天性内、中、外耳畸形

  颞骨骨折

  第三节 呼吸系统

  临床意义:X线与CT对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肺部疾病的诊断效果优良,为首选的检查方法。MRI空间分辨率低,较少用于肺部疾病检查。MRI对纵隔、肺门部、胸腔入口及胸壁等部位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优越性,故可以选择性应用于这些部位。MRIX线与CT难以诊断和鉴别的病例,可以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主要适应证:

  气管肿瘤 主要是气管癌,MRI在显示病变范围与向周围结构侵犯方面优于CT.

  气管狭窄

  纵隔肿瘤及囊肿 尤其与纵隔大血管的鉴别。

  胸膜肿瘤 包括原发肿瘤如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MRI有助于胸膜肿块与胸腔积液的鉴别。

  一般适应证:

  肺肿瘤 如肺癌、转移瘤及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炎性假瘤等。

  纵隔炎与纤维化 MRI有助于鉴别放疗后纤维化与肿瘤的复发。

  横膈肿瘤

  膈肌破裂

  非适应证:

  支气管疾病 包括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

  弥漫性肺疾病 包括尘肺、石棉肺、肺间质纤维化等。

  肺部炎症

  肺霉菌病与寄生虫病

  肺结核

  第四节 循环系统

  临床意义:MRI在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和优点,例如无需使用对比剂即能区分心腔和心壁,软组织对比良好,能分辨心肌、心包和心外脂肪,以及获得任意体位的断面图像,直观显示立体关系等。心电门控自旋回波技术和MR电影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图像,评价功能变化。先天性心脏病形态学诊断与超声检查有良好的可比性。对一些后天性心脏、心肌、心包病变和主动脉瘤、夹层等诊断直观、全面,优于超声和CT.

  由于超声技术便捷、实时、价格低廉,故对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应首选超声技术。MRI主要选择性地用于上述疾患和超声诊断的疑难或复杂病例。

  主要适应证:

  主动脉疾患和畸形 如主动脉瘤、夹层和主动脉狭窄等。

  心肌病 主要为肥厚型和致心律不齐性右心室异常等。

  心脏及心包肿瘤及其与纵隔肿瘤的鉴别

  心包疾患 主要为缩窄性心包炎与限制型心肌病的鉴别。

  一般适应证:

  先天性心脏病 包括复杂畸形(如法乐氏式四联症、大动脉错位、单心室等)以及单发或复合畸形(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而超声诊断疑难者。

  冠心病 包括心肌梗塞和室壁瘤。

  心包病变 包括心包炎和心包积液。

  腔静脉狭窄、阻塞、畸形等

  外周性血管疾患(需结合GREMR血管造影)如:头、臂动脉畸形,髂、股动脉狭窄、阻塞;外周静脉疾病,如肢体深静脉血栓等。

  非适应证:

  心脏瓣膜病 如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和联合瓣膜病,一般不需要MR检查。

  冠状动脉狭窄与钙化 前者MRA尚未达到实用地步。

  第五节 消化系统

  消化道

  临床意义: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结肠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钡剂造影与内窥镜检查,CT则对向肠外生长的肿瘤及其临床分期有较大帮助,故很少需要MRI检查。同时,上述消化管道活动度大也不适于MR检查。MR仅对少数食管肿瘤与直肠癌病例的诊断有一定帮助,用以显示肿瘤的波及范围、浸润破坏程度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并发症等,无主要及一般适应证。

  肝脏

  临床意义:对大多数肝脏疾病,超声与CT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为首选检查方法。由于MRI成像的组织对比分辨率高,故对某些肝脏疾病,尤其肿瘤性病变有相当高的诊断价值,可发现直径小于2.0cm的小肝癌,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肝癌的临床分期均有较大帮助。

  主要适应证:

  恶性肿瘤 包括肝癌、肝转移瘤。

  良性肿瘤 CT或/和超声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的,包括肝血管瘤、肝腺瘤,肝囊肿。

  一般适应证:

  肝炎症性疾患 包括肝脓肿、肝结核。

  肝寄生虫病 包括肝包虫病。

  肝外伤 包括肝血肿、肝破裂。

  非适应证:

  肝弥漫性疾患 包括肝硬化、布查(BuddChiazi)氏综合征、血色素沉着症等。

  胆道

  临床意义:超声和CT是胆道病变的主要诊断检查方法。目前,MRI逐渐用于胆道疾患的诊断,对显示胆囊癌肝脏的浸润有一定帮助。近年开发的MRCMR胆道成像),对胆道MR诊断效用有所提高。

  一般适应证:

  胆管癌

  胆囊癌

  先天性疾患 主要为先天性胆管囊肿。

  非适应证:

  胆系结石 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等。

  胆系炎症 如胆囊炎等。

  胰腺

  临床意义:超声和CT,特别是CT对于胰腺的诊断效果优良,基本能满足胰腺病变的诊断要求。MRI则很少用于诊断胰腺的疾病。近年随MR扫描技术的进展,胰腺的MR检查可与CT互补,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岛细胞病的诊断优于CT.

  一般适应证:

  恶性肿瘤 如胰腺癌。

  良性肿瘤 如胰岛细胞瘤等。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损伤(创伤、出血)等

  胰腺先天性疾患 如先天性胰体尾部缺损等。

  非适应证:

  胰腺钙化、结石

  脾脏

  临床意义:与超声、CT相比,MRI对脾脏疾患的诊断无更多优点,故一般很少应用MR检查脾脏。

  一般适应证:

  恶性肿瘤 包括淋巴瘤、转移瘤等。

  良性肿瘤 包括血管瘤、淋巴瘤、脾囊肿等。

  脾血管性疾患 包括脾动脉瘤、脾梗塞等。

  脾炎症性疾患 包括脾门脓肿、脾结核等。

  弥漫性疾患 如门静脉高压症。

  脾先天性疾患 副脾、缺脾等。

  脾外伤 包括脾血肿、脾破裂等。

  腹膜腔

  临床意义:腹膜腔由于范围较广,包括系膜、韧带划分成若干间隙、隐窝,超声检查难于做出全面诊断。临床上常需了解病变在腹膜腔内的扩散情况,因此常用超声作为初步探查手段而主要依靠CTMRI做进一步精细检查。两者各有优点,一般应先做CT,对CT检查效果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者可应用MRI检查。

  主要适应证:

  腹膜腔积液(包括积血)

  腹膜炎症,脓肿

  腹膜肿瘤 包括良、恶性间皮质瘤、转移瘤。

  一般适应证:

  腹膜结核

  第六节 泌尿、盆腔、生殖系统

  肾脏、输尿管及膀胱

  临床意义:MRI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鉴别病变性质,显示病变扩展范围,对恶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期。MR在发现病变上有较高的敏感性,在病变信号强度无显著特异性时,有时定性诊断仍有一定困难。CT检查碘过敏者,MRI亦为重要适应证。

  由于超声诊断经济、便捷,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已相当普及,故常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但其空间分辨率与组织对比分辨率均不够理想,常需进一步做CTMRI帮助明确诊断。一般应先做CT扫描,然后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做MRI检查。

  主要适应证:

  肾肿瘤 包括肾癌、肾胚胎瘤或肾母细胞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转移瘤,以及输尿管肿瘤和囊肿等,对CT诊断疑难者有选择地应用。

  膀胱肿瘤 包括膀胱癌和良性肿瘤等,对癌的分期诊断价值与CT类似。

  肾血管病变 如肾动脉狭窄、阻塞和肾梗塞等,肾动脉瘤、肾动静脉畸形和肾静脉血栓等。需结合MRA检查。

  一般适应证:

  肾脓肿 肾周围脓肿及肾旁脓肿。

  肾结核

  肾盂肾炎

  肾盂、输尿管积水和肾窦脂肪过多症等

  先天畸形 包括肾和输尿管重复畸形、马蹄肾等。

  非适应证:

  肾、输尿管、膀胱结石

  肾上腺

  临床意义:CT的空间分辨率高于MRI,可检出肾上腺的微小腺瘤,目前是肾上腺疾患普遍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RI的软组织对比度良好,对肾上腺肿块能提供一些有诊断价值的信息,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较大的帮助。由于MRI能直接冠状位成像,有助于发现异位的嗜酸铬细胞瘤。CT平扫不能确诊而对碘过敏者,亦为MRI的适应证。

  主要适应证:

  肾上腺肿瘤 包括肾上腺癌、淋巴瘤、肾上腺转移瘤,肾上腺囊肿,嗜铬细胞瘤等。

  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柯兴氏综合征等 对显示小肿瘤仍以CT为主。

  女性盆腔与生殖系统

  临床意义:MRI检查盆腔的优点是很少受呼吸道和心脏搏动影响,故图像质量高。MRI软组织对比度及直接任意切面成像等均优于CT,盆腔病变的诊断非常有用。MRI无放射线损伤,适于生育期妇女的检查。总的评价,MRI对盆腔结构及病变的显示和诊断优于CT与超声技术。

  超声技术简便、经济、有明显的诊断价值,是大多数女性盆腔与生殖器官的首选检查方法,目前MRI主要用于超声或CT诊断有困难的病例。

  主要适应证:

  子宫肿瘤 包括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平滑肌瘤等。

  卵巢肿瘤 包括卵巢恶性和良性肿瘤、囊肿及转移瘤等,这两类一般优于CT.

  一般适应证:

  先天畸形

  盆腔脓肿,原发性肿瘤、转移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症

  男性盆腔与生殖系统

  临床意义:男性盆腔与生殖器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前列腺癌的诊断,这是因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男性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超声与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均有一定限度。MRI能区分前列腺的周围区和中央区,对鉴别肿瘤性质非常重要。MRI观察野大,图像质量不受检查者技术的影响,对于肿瘤的分期准确性高。由于MRI无射线损伤,适宜于生殖器官的检查。

  主要适应证:

  前列腺肿瘤 包括前列腺癌、良性肿瘤和囊肿,明显优于CT.

  一般适应证:

  前列腺良性肥大增生

  前列腺脓肿和结核病

  精囊炎症性疾病 如脓肿和结核。

  精囊良性和恶性肿瘤

  睾丸肿瘤 如精原细胞瘤。MRI可显示盆腔、腹腔,纵隔内淋巴结转移以及其他脏器转移、帮助临床分期。

  阴茎和尿道恶性肿瘤

  后腹膜腔

  临床意义:由于MRI不需注射造影剂就能显示腹膜后腔的大血管,故能明确诊断腹主动脉与腔静脉等大血管的病变,以及清晰显示血管外病变对腹膜后大血管的压迫与侵袭。MRI能鉴别腹膜后肿大淋巴结与血管结构,对诊断淋巴瘤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很有价值。因MRI可多方向成像,故能准确地显示腹膜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总之MRI在腹膜后腔病变诊断中有重要地位。但CT对腹膜后病变的诊断亦相当准确,一般仍以CT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对CT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可选择性地应用MRI检查,以获取进一步的诊断信息。

  主要适应证:

  腹主动脉疾病 如主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等。

  下腔静脉疾患和先天畸形 如下腔静脉狭窄、阻塞,如布查(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内血栓或瘤栓等。

  原发性腹膜后腔纤维化

  一般适应证:

  各种原发的后腹膜腔肿瘤

  淋巴瘤和淋巴腺转移

  后腹膜腔的出血或血肿

  第七节 骨关节及软组织系统

  临床意义:MRI能清晰显示脂肪、纤维软骨、透明软骨、韧带、肌肉、肌腱和骨骼,甚至神经等细微结构,这些是CTX线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对关节、软组织、骨髓和骨骼疾病软组织侵犯等病变的诊断有较为独特的重要作用。MRI对钙化、骨化、骨质结构的破坏以及骨膜反应等不及平片和CT.

  主要适应证:

  外伤性关节软骨板损伤 包括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腕关节软骨板损伤等。

  关节内部结构损伤和紊乱 包括骨软骨炎、盘状半月板、十字韧带损伤及缺血性骨坏死等。

  肌腱损伤 包括肩袖破裂、肌腱炎、跟腱断裂等。

  骨髓疾患 包括骨髓硬化症、骨髓瘤、白血病等。

  肌肉和软组织肿瘤 包括良性恶性肿瘤,以及术后随诊等。

  一般适应证:

  骨肿瘤 包括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如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以及转移瘤;骨原发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如血管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骨样骨瘤等。

  骨和关节感染 包括化脓性骨关节炎,骨关节结核和其他特殊感染,如梅毒,包虫病等。

  非适应证:

  骨关节外伤性骨折和脱位

  内分泌代谢性骨病

  骨骼先天性和发育异常

  软组织钙化和骨化 如骨化性肌炎。

  第三章 心血管造影X线机临床应用的意义与适应证

  心血管造影X线成像机(ACG):是向心脏大血管腔内注入造影剂,以显示心脏大血管解剖形态或/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特殊X线检查设备。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以下简称DSA)。

  近年来,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特别是彩色多普勒),MRI、电子束(或超高速)和螺旋型CT、放射性核素等成像技术的应用和逐步普及使过去以X线平片和心血管造影为主体的心血管系统放射学诊断检查的适用范围发生了明显变化。当前ACG(含DSA)主要临床适应证,以X线平片(结合临床和心电图)、综合超声心动图技术,MRICT以及放射性核素成像等无创和少创技术难以确诊或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困难的心脏、大血管,内脏和外围血管疾患。尤其对于外科和介入治疗及适应证选择、要求显示解剖细节的病例,DSA常是血管病诊断检查的首选技术。作为ACG的组成部分或补充,心导管检查对心脏大血管各部的测压,血氧分析等血液动力学检查对某些心血管病的诊治仍是不可缺少。

  主要适应证:

  冠心病 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室壁瘤等,用以显示冠脉分支的解剖变化,尤其搭桥手术和PTCA适应证的选择。

  先天性心脏病 主要用于超声等诊断和鉴别疑难病例。如复杂畸形:包括法乐氏四联症、大动脉错位、单心室;单发或复合畸形:包括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和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等。

  如需显示肺动脉分支,并发主动脉和/或头臂动脉畸形等,以及显示体一肺动脉侧支及介入治疗,选择ACG是必须的。

  冠状动脉异常 如冠状动脉瘘、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等。

  四肢动脉狭窄、阻塞 如前臂及小腿中小血管病变。

  主动脉疾患 同时累及主要分支及内脏动脉分支者,如大动脉炎的全面形态诊断。

  血管性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DSA首选)是不可缺少的。

  一般适应证:

  胸主动脉及头臂静脉畸形 如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弓离断等畸形鉴别困难者。

  肺动脉及肺静脉疾病及异常 如肺动脉血栓栓塞、肺动静脉瘘;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诊断困难者等。

  内脏动脉病变 肾、肝、胰、盆腔等脏器血管疾患,超声、MRI等诊断困难者有时需选择血管造影。肝、胆、道、胃肠道出血的诊断和定位;肾动脉狭窄等需介入治疗者,选择性血管造影是必须的。

  腔静脉狭窄、阻塞、畸形 BuddChiari综合征等。

  非适应证:

  先心病 单发或复杂畸形,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单心室等,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者。

  心脏瓣膜病 如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联合瓣膜病变。

  心包疾病 包括心包炎和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心脏和心包肿瘤 包括心腔肿瘤、心肌和心包肿瘤。

  防护要求:

  心血管造影X线机临床应用的放射防护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及有关规定、规范要求。

  第四章 超声诊断仪应用的临床意义与适应证

  超声诊断仪:通过超声探头向人体内部发射短促脉冲超声信号,然后接受来自内部器官组织的系列回声信号,加以放大、处理和视频显示的医学影像仪器。一般采用两类仪器:(1)二维超声诊断仪(B型超声诊断仪),或兼有M型(Motion)和D型(Doppler)的超声诊断仪(亦称常规黑白超声诊断仪);(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中包括能量多普勒显像技术。

  介入性超声:在实时超声监视或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液体抽吸或注药,以代替某些外科手术,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目的的方法。

  术中超声:外科手术进行中,采用特制的小型高频超声探头,在手术野内对脏器进行更加细致的实时超声检查方法。

  腔内超声:采用特制高频超声探头,插入体腔(如食道、阴道、直肠、尿道、腹膜腔)进行实时超声检查的办法。

  标有号的为彩色超声诊断仪的适应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该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进一步检查。

  标有★★号的为彩色超声诊断仪的最佳适应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该直接应用彩色超声仪进行检查。

  第一节 颅脑

  临床意义:由于颅骨对颅内结构超声图像质量的影响,迄今颅脑常规超声检查(5MHz7.5MHz)应用范围主要限于两岁以内囟门尚未闭合的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其他一般颅脑和脊髓影像检查优先选择X线CTMRI.经颅多普勒(TCD)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颅内血管病变检查有一定价值。

  主要适应证:

  颅内出血 新生儿脑内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脑室扩张)

  脑梗塞与脑软化

  囊肿性颅内疾病

  脑脓肿

  脑肿瘤

  一般适应证:

  脑血管畸形★★

  非适应证:

  两岁以上至成人的颅脑和脊髓的多种疾病 包括颅脑外伤、肿瘤、脓肿、出血、梗塞及其他血管病变,宜首选CTMRI.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经骨窗硬膜外脑内占位病变超声探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

  术中超声监视下脑脓肿穿刺抽吸术,脑积水脑室留置导管和减压术

  脑肿瘤术中超声引导下置入放射性铱进行内照射治疗

  脊椎手术中对脊髓的超声监护,腰椎间盘(髓核)减压术中的超声监护。

  经颅多普勒(TCD)超声的应用

  检查颈动脉、椎动脉及其病变,检测颅内动脉血流。广泛用于颅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狭窄、闭塞等缺血性疾病。

  注:对于颅内某些占位病变,如较大的包虫囊肿、脑肿瘤等,可考虑试行经颅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检查,但不作常规之用。标有符号的脑血管疾病也可以选择TCD检查。

  第二节 眼及眼眶

  临床意义:超声检查在眼科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屈光间质不清晰、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或眼底发现眼球壁压迫现象者,具有独到的诊断价值。对眼球不同部位应选择不同频率的探头,一般眼球病变7MHz10MHz20MHz,眼眶病变5MHz10MHz.利用A型超声可以进行眼部组织的生物学测量,为测定眼轴(与先天性青光眼、近视、远视等有关)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提供依据。对于眼内及眶内多种占位病变、眶血管畸形以及眼底的血管性疾病,还可以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生物组织显微镜的探头频率为50MHz100MHz,可以清晰显示角膜、前房、虹膜以及晶体和房角,是眼科超声的新进展。

  CT检查是眼科影像学的重要手段,对于了解眼眶疾病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眼外肌病变、视神经病变、眼部异物、眶壁骨折具有重要诊断意义。MRI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眼前节疾病

  主要适应证:

  眼前节肿瘤 虹膜囊肿、虹膜色素痣、虹膜黑色素瘤、睫状体肿瘤。

  角膜病 角膜移植手术、角膜屈光手术、角膜水肿。

  巩膜病 巩膜葡萄肿、巩膜炎。

  青光眼

  眼外伤 眼前节异物、虹膜根部离断、晶体脱位。

  注:超声生物组织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对眼前疾病的检查具有特殊价值。

  眼内病

  主要适应证: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内囊尾蚴、原始玻璃体增生;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母细胞瘤★★、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Coats病、眼内炎。

  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下腔出血、脉络膜肿瘤★★(血管瘤、黑色素瘤、骨瘤、转移癌)、先天脉络膜缺损、脉络膜网膜水肿。

  眼外伤 晶体脱位、球内异物、后巩膜破裂伤。

  眼内手术后超声检查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巩膜扣带及外加压术后、眼内注气术后、眼内硅油注入术后、眼压调节器植入术后。

  眼球生物学测量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屈光检查、先天青光眼。

  眼眶病

  主要适应证:

  占位病变(囊性、实性) 粘液囊肿、皮样囊肿、眶内血肿、海绵状血管瘤★★、视神经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泪腺混合瘤★★、泪腺恶性肿瘤★★、横纹肌肉瘤★★

  眶内炎症 急性眶蜂窝组织炎、眼眶脓肿、炎性假瘤Graves病。

  眼眶血管性疾病 眶静脉曲张★★、颈动脉海绵窦瘘★★

  眶内异物

  眼底疾病

  主要适应证:

  视网膜中央(分支)动脉或静脉阻塞★★

  视网膜血管炎★★

  缺血性视神经乳头病变

  视神经萎缩

  黄斑变性

  一般适应证:

  影响眼底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

  影响眼血管动力学改变的局部及全身用药

  注:眼球前节组织新鲜破裂伤,应尽量避免超声检查,若必须超声检查,应注意不要对眼球加压。

  第三节 甲状腺、甲状旁腺、颈淋巴结

  临床意义:甲状腺超声检查必须采用高分辨力实时二维和彩色超声仪及灵敏度较高的探头(7MHz13MHz,或5MHz10MHz超宽频带)。它能够发现小至35mm直径的小结节病变,区分囊实性改变并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如果不具备上述仪器和探头条件,则不宜作超声检查。探测甲状腺彩色血流信号的分布和血流速度测定可以迅速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并有助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肿瘤等的鉴别。对于良恶性病变鉴别有困难时,介入性超声可以提供必要的穿刺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以协助确诊。基于以上优点,超声检查已作为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取代CT扫描。超声检查的敏感性优于放射性核素扫描,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主要适应证:

  弥漫性甲状腺肿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桥本氏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等)。

  甲状腺囊肿 (注:非单纯性囊肿,可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与肿瘤并存)

  甲状腺肿瘤 腺瘤、腺癌、转移癌等。

  甲状旁腺肿物 腺瘤、腺癌等。

  颈部淋巴结肿大 良性反应性增生和恶性鉴别。

  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肿物 炎症、导管结石、混合瘤、囊肿、癌等。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颈部肿物、甲状腺肿物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组织学活检,囊肿穿刺抽液检查、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的酒精硬化治疗。

  第四节 乳腺

  临床意义:实时超声检查已成为乳腺疾病最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常规二维超声图像对乳腺组织和病变的分辨力远超过CT检查,而且经济实用。采用高频超声(7MHz13MHz)更有助于早期乳癌和其他病变的鉴别,CDI超声可进一步提高早期癌的识别能力。尽管如此,乳癌的人群普查首选乳腺X线摄影。超声则对可疑病例和临床高度怀疑乳癌、乳腺导管病变的患者作进一步诊断。

  主要适应证:

  X线摄影发现和临床可疑的乳腺病变 决定病变的有无及大小和位置。

  确定囊性或实性乳房肿物

  良性或恶性乳房肿物的鉴别诊断

  良性病变:囊性乳腺增生、纤维瘤、乳腺炎、脓肿。

  恶性病变: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非适应证:

  乳癌普查,超声用于乳腺X线检查有困难的病例(微变型乳房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穿刺细胞学或组织学活检,乳腺小病变在手术切除前超声定位和置入金属标记物。

  第五节 胸部与纵膈

  临床意义:传统的X线和CT检查仍是诊断胸部疾病的主要方法。由于含气的肺和骨骼影响,超声检查胸部疾病有较大的限制,但超声在诊断胸壁软组织及骨的破坏性病变、胸膜和胸膜腔、接近胸壁的肺内病变及肿瘤对胸膜的侵犯程度、大面积的肺实变、纵膈病变以及膈肌和膈肌旁肺底病变等方面仍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弥补X线和CT的不足。特别对X线胸部大面积密度增高者,超声能够显示病变的部位,并进一步鉴别其物理性质。超声诊断少量胸腔积液较X线敏感而且准确。介入性超声对于胸膜病变和浅表肺部肿物的诊断处理,如组织学活检和穿刺抽液,具有独到的应用价值。

  主要适应证:

  胸壁疾病 胸壁结核、良恶性肿瘤(如胸壁脂肪瘤、神经鞘瘤、软骨肉瘤、肋骨转移瘤等)。

  胸膜疾病 胸膜炎症性病变、肿瘤(如间皮瘤、淋巴瘤、转移瘤)。

  胸腔积液(包括积血)、脓胸

  表浅的肺肿物 周围型肺癌、结节病、结核等。

  一般适应证:

  肺脓肿

  肺囊肿 先天性肺囊肿、肺包虫病等。

  纵隔肿瘤 畸胎瘤、胸腺瘤、淋巴瘤和神经原性肿瘤等。

  非适应证:

  肺炎、肺结核、矽肺、中心性肺癌和位置较深的肺部肿物等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胸壁、胸膜、肺及纵膈占位病变组织活检及细胞学检查,胸腔积液、脓胸和肺癌定位穿刺抽液、置管引流及注药治疗;肺脓肿超声引导穿刺抽吸及引流等。

  第六节 心脏和大血管

  临床意义:超声技术可用于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腔内肿瘤及血栓等循环系统疾病的检查,除少数病例外几乎可完全代替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目前用于循环系统的超声检查可包括常规方法、经食道腔内(TEE)负荷超声心动图(SE)及血管内超声显像(IVUI)等方法。常规超声心动图由于无创和成本低,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经食道超声技术具有在检查过程中避免其他组织干扰,改善图像质量,拓宽观察范围和可用于手术监测等优点,提高了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但由于经食道超声检查需要特殊探头,且操作复杂和成本较高,因而临床上主要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补充。

  常规超声检查的应用:

  主要适应证:

  心肌梗塞的合并征 室壁瘤、附壁血栓、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假性室壁瘤。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畸形回流、主动脉窦瘤破裂、冠状动脉瘘、三房心、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病)、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瓣及瓣上狭窄、右室双腔心、主动脉瓣及瓣上、瓣下狭窄、心内膜垫缺损、单心室、法鲁氏四联症、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功能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永存动脉干、十字交叉心。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二尖瓣腱索断裂、退行性钙化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叶数和对称性畸形、主动脉瓣脱垂、联合瓣膜病、评价心脏功能。

  心包积液

  心脏肿瘤 左房粘液瘤、右房粘液瘤、心室粘液瘤。

  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肺原性心脏病

  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高压肺动静脉瘘

  一般适应证:

  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塞。

  心脏和心包肿瘤 心腔内、心肌和心包的原发或继发转移瘤,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囊肿。

  继发性心肌病 心脏淀粉样变性、尿毒症性心脏病、硬皮病性心脏病、白塞氏心脏病。

  急性心肌炎

  大动脉炎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症

  监护各种心导管术

  评价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的应用:

  临床意义:此技术因不受胸骨、肋骨和肺的阻挡,图像较经胸超声心动图清晰,并能显示深层解剖结构和完整的房间隔、房室瓣和肺静脉的病变。

  主要适应证:

  人工瓣膜功能评价 尤其是人工二尖瓣。

  左右心耳部病变和血栓 TEE检出心耳部血栓较TTE敏感,并能提高心内肿瘤诊断的正确率。

  瓣膜赘生物或瓣周脓肿 用于TTE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者。

  夹层动脉瘤 用于确定夹层范围、显示剥离的血管内膜和适时观测真假腔内血流及交通破口。

  主动脉瓣畸形 用于TTE不能确定的主动脉瓣叶畸形和术前检查。

  冠状动脉 TEE能更清晰的显示冠脉近端、左主干全长及分叉部。

  房间隔缺损 由于TEE声束易垂直房间隔,故能发现各型的ASD,并能定量分析。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术前检查左房部左心耳有无血栓已成为心房颤动患者PBMV和心脏复律前的常规。

  心脏手术监测

  指导房间隔穿刺

  负荷超声心动图(SE的应用:

  临床意义:SE是检测心脏病患者在运动、药物等负荷状态下,激发心肌缺血,适时记录室壁运动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方法。主要用于临床症状高度怀疑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阴性的病例和功能评价。

  主要适应证:

  冠心病 负荷超声心动图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心电图运动试验,仅用于早期诊断。

  人工瓣膜功能评价

  心脏病术后运动耐量的评价

  隐性肺心病

  需安起搏器病例的心脏功能评价

  血管内超声显像(IVUI)的应用:

  临床意义:80年代后期,在高分辨率二维成像技术基础上,研制成功了血管内及心脏内成像设备。IVUI与血管造影和血管镜不同,它能提供动脉壁全层透壁特征。

  主要适应证:

  主、肺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瘤

  介入治疗观察

  第七节 胃肠

  临床意义:X线钡餐气钡造影和纤维内镜检查能够清楚显示消化道粘膜的改变,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至今仍是消化道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它们诊断粘膜下和胃肠道外生性肿物,观察其病变的内部结构、浸润深度、与邻近脏器的关系以及分期等仍有一定的困难。采用口服声学造影剂或饮水后作上消化道超声检查的特点在于能够断层显示胃、十二指肠管壁和各个层次结构,对显示胃、十二指肠溃疡和上消化道肿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超声图像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和形态,估计病变浸润的范围和深度,有无转移灶。内镜超声还有助于检出早期胃癌和进行癌肿分期,弥补X线钡餐造影和内镜检查的不足。超声对胃粘膜下和壁间型、腔外型肿瘤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对急性消化道穿孔,实时超声有时能够显示X线未能发现的局限于肝上前间隙的强回声气体,而对腹腔内的游离积液,超声则比X线敏感、准确。超声与X线和内镜检查等联合应用,无疑可以提高诊断水平。

  主要适应证:

  胃肠肿瘤 进展期胃癌、粘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进展期结肠癌等。

  胃肠道急诊超声 急性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或穿孔、肠套叠及其超声监视下复位等。

  一般适应证:

  胃十二指肠溃疡 协助诊断和治疗前后系列随诊观察。

  胃肠道肿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胃肠道内异物 如胃石症等。

  胃排空功能检查

  其他:胃粘膜脱垂症、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克隆氏病等。

  超声内镜的应用:

  经食道超声:早期胃癌,胃粘膜下肿物(平滑肌瘤、脂肪瘤等),胃癌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经直肠超声:直肠癌的浸润范围和分期,盆腔积液、积脓与肿物转移。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适于进展期癌、腔外型肿物及内镜活检有困难者,也可同时对肿瘤患者作局部注药治疗。

  第八节 肝脏

  临床意义:超声是检查肝脏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方法,用于肝脏局灶性和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介入性治疗。它具有无创、简便、经济和便于随访的特点。目前超声已能发现直径1.0cm左右的肝癌,结合甲胎蛋白测定,对于高危人群定期普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亚临床型和小肝癌,其敏感性优于单纯的甲胎蛋白测定。二维声像图结合彩色多普勒显像对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可以为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症的严重程度提供诊断依据。肝脏超声检查受图像分辨力、骨性胸廓和肺等构成的扫查盲区以及操作技巧等影响,必要时应进一步选择CTMRI或肝动脉造影检查。

  主要适应证:

  肝脏大小、形态和位置改变

  肝肿瘤

  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

  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腺瘤等。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囊肿、多囊肝

  肝脓肿

  肝包虫病

  肝外伤 肝血肿、肝破裂。

  肝硬化、脂肪肝、淤血肝

  肝血管疾病★★ 肝动脉瘤、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栓及栓塞、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肝动脉与门静脉瘘、布-查氏综合征、TIPS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术中、术后观察。

  黄疸的鉴别诊断

  肝移植术后的监护观察★★

  术中超声 肝内肿物定位、确定肿物切除范围等。

  一般适应证:

  肝炎、血吸虫病等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引导经皮穿刺肝脏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

  肝囊肿穿刺引流、注药造影或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的穿刺引流和硬化治疗。

  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造影、置管胆汁引流等。

  肝脏肿瘤术中超声、介入性治疗(酒精硬化、微波消融、射频治疗、钇-90微球注入等)。

  第九节 胆道系统

  临床意义:超声是检查胆道系统疾病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与X线胆系造影和CT比较,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性高,而且不受胆囊功能的影响,对可透X线结石及在胆囊造影不显影时更有诊断价值。超声能够清楚地显示胆囊壁息肉样或小隆起性病变,可以早期诊断胆囊癌。超声能够比较准确地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有助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但是,超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由于受胃肠道气体的干扰,显示胆总管下段或壶腹部病变的性质和侵犯程度等有时较为困难,常需要进一步依靠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ERCPPTCCT确诊。对胆系先天性疾患的诊断,超声有时也不及X线和CT检查。

  主要适应证:

  胆系结石 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

  胆系炎症 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硬化性胆管炎。

  胆系肿瘤 胆囊腺瘤、胆囊癌★★、胆管癌

  胆囊增生性疾病 胆囊腺肌增生症、局限性胆固醇沉着症。

  胆囊息肉样病变 炎性息肉、早期肿瘤(腺瘤、癌)等。

  胆道蛔虫病 胆管蛔虫、胆囊蛔虫。

  胆系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胆囊异常、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脂餐试验 胆囊收缩功能、胆总管生理性或病理性扩张的鉴别。

  胆系术后随诊

  术中超声 胆管内结石定位等。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经皮肝胆管造影、经皮肝胆囊穿刺造影、置管引流等。

  第十节 胰腺

  临床意义:超声是检查胰腺疾病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超声诊断胰体癌的准确性与CT相近,对胰头癌和胰尾癌则不如CT.CT显示胰腺癌对周围器官和血管的侵犯、压迫以及肝脏和淋巴结等转移优于超声,但超声显示胆管扩张较CT简便、有效。超声发现黄疸前期的胆道扩张有助于早期检出胰头癌。超声检查急性胰腺炎特别是坏死性胰腺炎常因肠胀气而受限,若有典型的超声表现则可提示诊断,对血尿和腹水淀粉酶无增高的急性胰腺炎很有帮助;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还在于动态观察声像图变化,有无合并积液和假性囊肿及其变化,并可及早发现胆道结石,明确诊断胆源性胰腺炎。对于慢性胰腺炎,超声能够显示胰腺钙化或胰管结石以及胰管扩张,但诊断价值不如CT.在显示胰管,确定胰管的扩张和狭窄的病因不如MRCPERCP.超声诊断胰腺囊肿敏感、准确,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和引流胰腺囊肿更具有独特的诊疗价值。CDI对假性胰腺囊肿以及假性动脉瘤的鉴别诊断有独到的价值。

  主要适应证:

  胰腺良恶性肿瘤 胰腺癌、囊腺癌和囊腺瘤、壶腹癌,转移癌及胰岛细胞瘤等。

  胰腺炎 急性、慢性。

  胰腺囊肿 假性囊肿、真性囊肿。

  术中超声 胰岛细胞瘤★★

  一般适应证:

  胰腺先天性异常 如环状胰腺等。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胰腺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胰腺囊肿、脓肿穿刺抽液诊断与治疗。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胰管造影等。

  第十一节 脾脏

  临床意义:超声是检查脾脏疾病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超声判断脾脏大小的准确性与CT相似,但显示脾脏实性和囊性占位病变比较敏感、准确;二维声像图结合CDI能准确地诊断脾血管疾病。

  主要适应证:

  脾脏先天性异常 无脾综合征、多脾综合征、副脾、脾分叶畸形、游走脾、脾下垂和右位脾等。

  脾弥漫性肿大 如门静脉高压症、血液病和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等。

  脾萎缩

  脾肿瘤

  恶性肿瘤:脾血管肉癌、淋巴瘤、转移瘤等。

  良性肿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等。

  脾囊肿

  真性囊肿:单纯性脾囊肿、包虫囊肿、多囊脾等。

  假性囊肿。

  脾炎症性疾病 脾脓肿、脾结核等。

  脾血管疾病★★ 脾动脉瘤、脾梗塞、脾静脉阻塞综合征等。

  脾外伤 脾血肿、脾破裂。

  自体移植脾观察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脾脏占位病变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细胞学、组织学活检,脾脓肿穿刺引流等。

  第十二节 腹膜和腹膜腔

  临床意义:腹膜腔为一潜在腔隙,正常状态下超声不能直接显示,但是,依据解剖标志定位,超声仍可作初步检查。超声诊断腹膜腔积液比X线敏感、准确、简便;超声诊断腹腔脓肿准确,定位可靠,现已普遍作为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超声引导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愈率高而且十分安全,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替代手术治疗。超声诊断腹膜肿瘤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差,除非有大量腹水,一般宜首选CT检查。

  主要适应证:

  腹膜腔积液、积血(游离性、包裹性、网膜囊内)

  腹腔脓肿 包括膈下脓肿、网膜囊内脓肿、盆腔脓肿。

  腹膜炎、腹膜结核

  腹膜肿瘤

  原发性:如腹膜间皮瘤、肠系膜肿瘤等。

  转移性:如腹膜转移癌、腹膜假粘液瘤等。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超声引导腹腔脓肿穿刺抽脓和置管引流、腹膜肿瘤穿刺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

  第十三节 腹膜后肿物和腹部大血管

  临床意义:超声检查对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有独到的价值。超声有助于腹膜后肿物和大血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够比较准确地区别腹膜后肿物的物理性质是囊性、实性还是混合性,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可进一步提供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依据;超声判断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对于恶性肿瘤分期、选择治疗方案、估计预后及随访具有重要意义。CDI对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有独到的价值。

  主要适应证:

  腹膜后肿瘤

  原发性:良性、恶性。

  转移性:淋巴结转移、直接转移。

  腹膜后脓肿 细菌性、结核性。

  腹膜后血肿

  腹主动脉疾病★★ 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夹层(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髂主动脉栓塞等。

  下腔静脉疾病★★ 下腔静脉狭窄/阻塞、布加(BuddChiari)氏综合征、下腔静脉血栓或瘤栓。

  门静脉疾病★★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瘤栓)、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等。

  腹部大血管支架置入术后观察

  一般适应证:

  肾动脉狭窄★★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组织学活检,脓肿穿刺抽脓、置管引流等。

  第十四节 肾、输尿管及膀胱

  临床意义:超声能够直接显示肾实质、肾盂、肾盏和膀胱等断层结构,而且具有简便、经济和不受肾功能影响等优点。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实质肿瘤的诊断、并可进一步鉴别肿物物理性质,如实性、囊性还是混合性。肾盂肿瘤超声诊断敏感性稍差,速尿注射后可加以对比显示。超声检查肾积水、肾囊肿和多囊肾高度敏感、准确,超声引导经皮穿刺造影、抽液和硬化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超声对不显影肾(无功能肾)病因的鉴别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肾动脉瘤、肾动静脉瘘、肾静脉栓塞或瘤栓以及移植肾并发症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对于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也可能有一定帮助,但远不及X线肾动脉造影。超声可显示膀胱肿瘤的大小、部位。经尿道膀胱超声检查可了解肿瘤侵犯程度从而能够对膀胱肿瘤进行分期,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法和估计预后。至于评价肿瘤侵犯膀胱和邻近组织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尚有赖于CTMRI.

  主要适应证:

  肾积水、输尿管积水 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的鉴别

  肾囊肿、多囊肾、多囊性肾发育不全、肾包虫囊肿

  肾肿瘤 (肾实质肿瘤、肾盂肿瘤)

  恶性肿瘤:肾细胞癌、肾胚胎瘤、肾盂肿瘤和转移性肾肿瘤等。

  良性肿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

  注: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受患者体型、仪器和技术操作因素影响较大,需注意联合X线泌尿系造影检查或MR.

  感染性肾疾病 肾脓肿、脓肾、急性肾盂肾炎、肾结核、其他肾感染(霉菌病等)。

  肾周围脓肿

  肾外伤

  肾下垂、游走肾

  无功能肾(不显影肾)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先天性异常 肾发育不全、肾缺如、融合肾、异位肾,输尿管囊肿、巨输尿管等。

  移植肾及并发症★★

  肾血管疾病★★ 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瘤、肾动静脉瘘和肾静脉栓塞、瘤栓等。

  注:肾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受患者体型、仪器和技术操作影响较大,确诊有赖于X线肾动脉造影。

  膀胱结石、膀胱异物

  膀胱憩室

  膀胱肿瘤

  膀胱残余尿量测定

  术中肾脏超声

  一般适应证:

  弥漫性肾脏疾病 急慢性肾小球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肾淀粉样变性。

  非适应证:

  肥胖患者的输尿管结石、肾动脉狭窄

  先天性重复肾和重复输尿管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超声引导穿刺肾脏活体组织学检查。

  超声引导肾肿瘤细针穿刺细胞学、组织学检查。

  肾囊肿穿刺造影、囊内注药治疗。

  经皮肾盂穿刺抽液(脓)、造影和置管造瘘术。

  体外冲击波碎石。

  第十五节 肾上腺

  临床意义:超声诊断成人肾上腺疾病取决于仪器条件、操作技术和患者体型等多种因素,综合评价不如CTMRI.但是,对于临床和内分泌检查疑有肾上腺病变或肿瘤患者,超声仍可作为初步筛选诊断方法,对于肾上腺肿物,尤其是囊肿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然而,超声用于新生儿肾上腺疾病诊断效果很好,可列为首选影像学检查。

  主要适应证: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皮质腺癌

  其他肾上腺肿瘤 无分泌性腺瘤、腺癌、转移癌。

  肾上腺血肿

  肾上腺囊肿

  一般适应证:

  皮质醇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等

  肾上腺皮质腺瘤、原发性醛固酮症

  非适应证:

  高度肥胖患者的肾上腺病变

  第十六节 前列腺、精囊、阴囊、睾丸和阴茎

  临床意义:超声能够断层显示男性生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大小、内部细微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以分辨前列腺尿道、内外腺、包膜和周围静脉丛,可以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肿瘤组织。高分辨力的经直肠超声检查可以及早诊断小至0.5cm的前列腺癌(PCA),已被公认为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对于直肠指诊(RDE)发现前列腺可疑结节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阳性患者,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有助于PCA的确诊、分级和分期,但PCA的准确分期尚有赖于CTMRI.高分辨力二维超声和CDI已成为诊断阴囊肿物、睾丸肿瘤、外伤及阳瘘等疾病的重要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

  主要适应证: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或可疑前列腺癌(RDE或/和PSA阳性)

  前列腺炎、脓肿

  前列腺囊肿

  前列腺结石

  前列腺结核

  阴囊肿大原因鉴别 鞘膜积液、疝等。

  睾丸和附睾肿物诊断与鉴别诊断 囊肿、肿瘤、炎症、结核。

  精索静脉曲张★★

  阴囊、睾丸外伤 血肿、睾丸破裂。

  睾丸扭转及急性附睾睾丸炎鉴别★★

  隐睾 超声阴性者宜做CTMRI检查。

  阴茎肿瘤、囊肿

  阴茎海绵体纤维化和瘢痕、钙化

  阳痿★★ 血管性与非血管性鉴别。

  阴茎尿道狭窄、异物,阴茎癌、尿道肿瘤

  一般适应证:

  精囊疾病 精囊炎、囊肿、结石、肿瘤、先天性缺如等。

  非适应证:

  前列腺癌的人群普查(注:普查应首选直肠指诊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

  经直肠超声:

  用于前列腺疾病的进一步观察。临床怀疑的前列腺病变而常规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者,需要前列腺结节穿刺组织细胞学检查者。

  前列腺疾病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炎、脓肿、结核。

  后尿道疾病 结石、息肉、狭窄、先天性后尿道瓣膜等。

  精囊疾病 精囊炎、囊肿、结石、肿瘤、先天性缺如等。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超声引导前列腺活检术,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抽脓、前列腺囊肿穿刺抽液和治疗,超声监护放置前列腺支架等。

  附睾、精囊囊肿穿刺抽吸检查及硬化治疗。

  第十七节 妇产科超声

  临床意义:无创性、无放射性、无需造影剂的超声断层检查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日趋扩大。作为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产科和计划生育方面尤其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更有新的突破。

  阴道超声由于提高了卵巢、子宫、输卵管及其病变图像分辨力,对于诊断早期妊娠、双胎或多胎、异常妊娠和胎儿发育异常、子宫和卵巢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大大提高。超声技术在监测卵泡发育、诱发排卵和取卵、试管婴儿应用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妇科

  主要适应证:

  女性生殖器先天性发育异常 处女膜闭锁、子宫和卵巢、阴道发育异常、性别畸形。

  宫内节育器检查 有无位置异常或并发症。

  子宫肿瘤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和转移癌等。

  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腺肌瘤等

  滋养细胞肿瘤★★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

  卵巢囊肿 卵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巧克力囊肿和多囊卵巢等。

  卵巢肿瘤 卵巢良性和恶性肿瘤★★、转移瘤。

  性早熟

  监测卵泡发育

  输卵管良性和恶性肿瘤

  盆腔脓肿、积液 盆腔积液(积脓)、输卵管积液。

  急性盆腔炎

  一般适应证:

  子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

  产科

  主要适应证:

  宫内妊娠 早、中及晚期。

  流产 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

  胚胎停止发育、死胎

  胎位诊断和异常胎位

  异位妊娠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巨大胎儿

  多胎妊娠 双胎及其类型判定。

  胎盘疾病 胎盘定位、胎盘成熟度判定、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胎盘绒毛血管瘤、胎盘水肿等。

  脐带异常★★ 脐带绕颈、单脐动脉异常等。

  羊水检查 羊水过多、羊水过少。

  宫颈成熟度判断和宫颈机能不全

  胎儿先天性畸形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泌尿、胃肠系统等。

  胎儿肿瘤

  其他胎儿疾病 胸水、腹水、全身水肿等。

  经阴道超声:

  主要适应证: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瘤

  子宫恶性肿瘤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内膜癌。

  附件炎 输卵管积液、积脓。

  卵巢囊肿

  卵巢肿瘤 卵巢良性和恶性肿瘤、转移瘤和复发瘤。

  卵巢早衰

  早早期妊娠

  双胎及其类型诊断

  流产

  异位妊娠

  各种早期胎儿畸形

  注:对于未婚、阴道出血、阴道炎、阴道萎缩以及晚期宫颈癌合并阴道出血,应尽量避免腔内超声。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经腹壁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宫腔手术、宫腔或宫腔输卵管造影、胎盘绒毛活检术、羊膜腔穿刺、脐血管穿刺、未破裂异位妊娠胚囊穿刺注药、宫内胎儿疾病的治疗处理、盆腔含液性肿物穿刺抽液及注药、卵泡穿刺取卵术等。

  第十八节 肌肉骨骼系统

  临床意义:随着现代高性能超声诊断仪(包括CDI和拓宽视野成像技术)以及高频探头的应用,超声对于皮肌、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病变及骨软骨病变的分辨力显著提高,超声诊断在骨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显示出许多独到之处,已成为X线检查和CT扫描的极好补充。

  主要适应证:

  青枝骨折

  骨髓炎

  关节疾病 关节腔积液(积脓、积血)、滑囊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关节游离体(积液时或注入生理盐水后容易探到)。

  肌肉、肌腱、滑囊及腱鞘疾病 肌肉血肿、肌肉肿瘤(横纹肌肉瘤等)、横纹肌溶解症、肌营养不良、骨化性肌炎、梨状肌综合症、肩袖断裂、肌腱炎、滑囊炎及滑液囊肿、腱鞘炎

  其他软组织肿物 海绵状血管瘤、囊性或海绵状淋巴管瘤、脂肪瘤、肉瘤、胸壁结核(包括结核性脓肿)等。

  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放疗、化疗前后比较。

  术中超声 超声监护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减压术、椎管手术中监护。

  一般适应证:

  骨折患者的随诊 监测骨折愈合。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宜首选MRI、关节腔镜检。

  腰椎结核 主要依靠X线正侧位、MRCT;超声对于椎旁结核性脓肿(如腰大肌脓肿)的诊断效果良好。

  非适应证:

  颅骨和脊椎病变 首选X线。

  骨折的常规检查 首选X线。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超声引导肌肉和软组织穿刺活检:含液病变、脓肿、血肿、关节腔积液等穿刺抽液。

  第十九节 外周血管

  临床意义:二维超声检查外周血管可以观察血管形态、走行、管壁结构、管腔内病变(如血栓)及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Doppler频谱分析可为临床提供多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血流方向、血流性质、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等。CDI诊断仪采用彩色编码技术,可通过不同颜色显示血流信号。现代高性能CDI超声仪可探测23mm/秒的低速血流,也可探测610m/秒的高速血流,极大地提高了超声血管探查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此外超声检查外周血管具有简便、便于复查、无放射性等诸多优点,是外周血管诊断的首选方法。

  颈部血管疾病

  主要适应证:

  颈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血栓形成、肿瘤压迫等。

  颈动脉瘤★★、颈动脉假性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创伤★★、颈动脉瘘★★、夹层动脉病变★★

  颈静脉瘤★★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

  椎动脉阻塞性疾病★★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

  一般适应证:

  辅助诊断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如中风、脑栓塞、脑缺血等。

  肢体血管疾病

  主要适应证:

  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动脉栓塞等。

  肢体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

  肢体静脉血栓形成★★

  肢体静脉逆流性疾病★★ 单纯性肢体浅静脉瓣功能不全、原发性或继发性肢体深静脉瓣功能不全。

  肢体动静脉瘘★★

  肢体再植监护★★

  第五章 医用核素显像设备应用的临床意义与适应证

  核医学显像系统:是通过检测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显像剂在不同脏器和/或病变组织的摄取和清除程度,显示脏器和病变的形态、血供、功能、代谢、免疫特性、递质浓度和受体密度的放射性显像仪器。主要包括伽玛相机(以下简称γ相机)、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扫描断层仪(以下简称SPECT,它也可与γ相机一样进行平面显像)和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扫描断层仪(以下简称PET)。

  开展核医学临床诊断工作,其放射防护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及有关规定、规范要求。

  第一节 局部脑血流(γCBF)断层显像  

  临床意义: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主要通过99mTcECD 99mTcHMPAO等放射性显像剂在脑细胞内的分布显示各部位的局部血流量。由于局部脑血流量一般与局部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功能相平行,故本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局部脑功能状态,特别有助于早期诊断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性疾病。适当进行乙酰唑胺介入实验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鉴别诊断能力。

  显像仪器:SPECTPET.但后者价格昂贵、技术复杂,一般不采用。

  主要适应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可逆性缺血性脑疾病(RIND 可以显示患者在症状恢复后仍存在局部脑血流量降低的状态,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优于CTMRI.有重要的评价预后价值,有助于发现高危患者,积极治疗以预防发生脑梗塞或减少复发。

  脑梗塞 用于发病48小时内早期诊断,结果优于CTMRI.48小时后则应首选CTMRI,在无CTMRI的情况下,可用本法进行诊断。

  癫痫灶探测和定位 阳性率明显高于CTMRI,比脑电图准确可靠,对癫痫分类和手术决策有重要意义。

  脑损伤 损伤灶发现率明显高于CTMRI.

  一般适应证:

  脑瘤 了解脑瘤的血供情况对指导化疗有意义。

  Alzheimer型痴呆 诊断和鉴别诊断。

  Huntington舞蹈病 可在CT发现尾状核萎缩之前,显示尾状核血流和功能降低,有助于早期诊断。

  第二节 脑池显像

  

  临床意义:无刺激和不参与代谢的水溶性放射性显像剂(如 InDTPA 99m TcDTPA)在蛛网膜下腔,随脑脊液循环的空间,即为蛛网膜下腔及各脑池,根据各个脑池影像出现的时间、形态、大小和消退速度,可以了解脑脊液的循环路径和吸收过程是否正常,并显示蛛网膜下腔大小、形态和引流情况。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交通性脑积水 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脑穿通畸形、蛛网膜囊肿、蛛网膜下腔局部阻塞 较气脑造影简便而无创。

  一般适应证:

  脑脊液漏 特异诊断,但定位不精确。

  第三节 脑室显像

  临床意义:将放射性显像剂引入侧脑室,可显示脑室影像和引流导管是否通畅。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脑室分流术后导管通畅性判断 有独特价值,但为有创性检查。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  

  临床意义:弹丸式静脉注射 99mTcO4 或其他不进入脑细胞的放射性显像剂后,在头颈部快速连续显像,即可显示显像剂在脑血管内充盈、灌注和流出的动态过程,并粗略显示颈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形态和走行。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脑死亡判断 无创、可靠。

  一般适应证:

  脑动静脉畸形

  烟雾病(Moyamoya病)

  颈动脉阻塞

  第五节 脑显像  

  临床意义:正常脑组织由于存在着血脑屏障功能, 99mTcO4 99m TcDTPA等放射性显像剂不能进入,脑实质呈放射性空白区。脑内病变若损害血脑屏障功能,显像剂则可进入病变区而表现为放射性浓聚,根据其大小、形态、位置可诊断这种脑部病变。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Aids病脑炎早期 当临床症状尚不明显时,本法已可揭示诊断。

  一般适应证:

  硬膜下血肿 CT检查不能肯定的病变有补充作用。

  第六节 心肌灌注显像  

  临床意义: 99mTcMIBI 201TI等放射性显像剂在局部心肌内的分布量主要与局部心肌血流量成正比,也与心肌细胞功能有关,因此可根据心肌放射性显像剂的分布情况,诊断冠心病和心肌病变。本法为无创性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正确率达90%左右,断层显像优于平面显像。诊断轻度心肌缺血,必须同时进行运动或药物负荷试验以诱发较明显的缺血。由心电图进行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将增加左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的信息。

  显像仪器:SPECTγ相机。

  主要适应证:

  心肌缺血诊断 有明显冠心病临床症状但心电图运动试验阴性者、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但无临床症状者、不明原因的心律不齐者、因其他原因临床怀疑或需排除心肌缺血者最宜进行本检查,以明确诊断。

  冠状动脉狭窄的病理生理意义评估

  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分级和预后评价

  严重心肌缺血病或梗塞心肌存活性的估测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适应证选择有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疗效评价

  一般适应证:

  心肌炎

  心肌病

  移植心监测

  第七节 心肌热区显像  

  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塞坏死病灶可选择性浓集 99mTcPYP In-抗肌凝蛋白单抗等放射性显像剂,使坏死灶显影。因正常心肌不显影,故称心肌(病变)热区显像。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急性心肌梗塞疑难病例的诊断 检查需在发病24小时后进行。

  移植心排异监测

  第八节 平衡法门控核素心室造影  

  临床意义:99m Tc-红细胞等放射性显像剂在心腔血液内达到平衡(混匀)状态后,由心电图进行门控采集多个心动周期的心腔影像,叠加成可靠的左右心室舒缩运动影像,并可形成心腔内时间-放射性曲线,定量计算出各种心功能参数。本法最有利于观察左室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较超声检查更为客观、准确、重复性好,缺点是需要注射显像剂、费用较高和不便在病房床边多次进行。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心室功能测定 可用于各种疾病状态的心室功能评价,用于评价冠心病和瓣膜心脏病的心室功能,有助于预后和选择手术时机。也用于早期发现某些药物对心功能的损害和心脏移植术前、后监测。

  一般适应证:

  左室室壁瘤的诊断及形态范围观察 #59>第九节 首次通过法核素心血管造影

  临床意义:以影像形式显示出经前臂静脉弹丸式注射的放射性显像剂随血流流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血床、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的全过程,有助于揭示经路异常和定量测定分流量,也可计算出各种心室功能参数。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右室功能测定 本法较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和超声检查可靠。

  先天性心脏病分流量测定 有助于治疗决策和疗效观察。

  一般适应证:

  先天性心脏病 目前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为首选检查方法,仅在必要时用本法补充。

  第十节 肺灌注显像

  临床意义:因肺毛细血管的直径约10μm,在静脉内注入适量直径大于10μm 99m TcMAA等放射性显像剂,可一过性地随机嵌顿在部分肺毛细血管或细小动脉内,其分布与局部肺动脉血流量呈正相关,故称肺灌注显像。肺灌注显像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无创性方法,但特异性较差,但当结合临床表现、肺通气显像、胸部X线平片以及静脉血栓显像等结果,特异性可提高到90%以上。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诊断和溶栓疗效观察。

  大动脉炎 肺动脉受累。

  肺部手术 用于术前了解肺血管受损程度和预测术后残留肺功能,有助于确定能否手术和安排手术方案。

  一般适应证:

  肺动脉高压 病因诊断或了解肺血管床受损程度。

  肺内动静脉瘘 用于明确分流部位及范围。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了解肺血流灌注受损范围与程度,估计预后及疗效评价。

  移植肺监测

  第十一节 肺通气显像

  临床意义:吸入的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在肺部的分布与局部肺通气的分布相类似,因而可用来评价肺的局部通气功能。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与肺灌注显像同时进行,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一般适应证: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用于明确肺部通气功能受损的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及评价疗效。

  第十二节 静脉血栓显像  

  临床意义:足背静脉注射能粘附在血栓上的99m TcMAA等放射性显像剂,可显示下肢静脉、髂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栓,并显示静脉通畅情况。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血栓来源探测 一次足背静脉注射显像剂可同时进行本检查和肺灌注显像。

  第十三节 恶性肿瘤显像

  临床意义:静脉注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放射性显像剂,可结合或浓聚于肿瘤组织而使之显影,有助于肿瘤诊断、分期、预后和疗效观察,具有特殊价值。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功能性甲状腺癌转移131 I局部或全身显像,用于转移灶探测,有特异性,

  131并有助于决定能否进行 I治疗。

  

  恶性淋巴瘤67 Ga局部或全身显像,用于分期和疗效观察,优于超声检查、CTMRI.  

  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123 IMIBG131 IMIBG局部或全身显像,有特异性。

  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及其转移 同上。

  大肠癌和卵巢癌等转移和复发 放射免疫显像用于隐匿性转移灶探测和术后复发,与纤维化增生的鉴别诊断。  

  脑瘤复发与瘢痕的鉴别诊断201 T199m TcMIBI显像有较大作用。

  恶性肿瘤骨转移 见骨显像。

  一般适应证: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 可用201 T199m TcMIBI99m TcV)-DMSA显像,有一定价值。 

  乳房肿块等良恶性鉴别99m TcMIBI显像有一定价值。

  第十四节 骨显像  

  临床意义:静脉注射99m TcMDP等放射性骨显像剂能与骨组织结合而使之显影,局部聚集的多少受局部血流量和成骨活性影响,能比X线检查提前36个月显示骨病变的存在,灵敏度高,但特异性较低,如与X线片结合应用,最有利于对骨病的正确诊断。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恶性肿瘤骨转移 全身显像用于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隐匿性骨折、疲劳性骨折或病理不完全性骨折 临床拟诊而X线为阴性的病例,骨显像有助于明确诊断。也能鉴别陈旧性或近期椎体压缩性骨折。

  物理性损伤(高压电击伤、烧伤、烫伤)骨坏死 早期确诊,有利于处理。

  移植骨监测 可较X线片早数个月提供移植骨是否存活或能否诱导周围骨组织生长的信息。

  一般适应证:

  原因不明的骨痛 排除骨肿瘤。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骨显像常于24小时内呈阳性,有利于及早治疗,免除手术。

  骨活检部位的选择

  假体松动或/和感染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头骨骺坏死症 补充诊断。

  代谢性骨病 如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软骨病。

  畸形性骨炎

  第十五节 甲状腺显像   

  临床意义:甲状腺组织摄取放射性99m TcO4 123 I131 I的影像不仅可用于显示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还可根据甲状腺内放射性分布情况判断病变的功能。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异位甲状腺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结节功能状态的判断 对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意义。

  一般适应证:

  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

  估算甲状腺重量

  第十六节 甲状旁腺显像   

  临床意义:采用99m TcMIBI双时相法或201 Tl99m TcO4 -减影法可以显示甲状旁腺的功能亢进组织。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腺瘤和增生的诊断及定位。

  第十七节 肾上腺皮质显像 

  临床意义:静脉注射的131 I-碘代胆固醇被肾上腺皮质细胞摄取而显影,显影速度和程度反映皮质功能状态。加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腺瘤的鉴别诊断有独特价值,但存在注药后数日内需多次显像和肾上腺及性腺辐射吸收剂量较高等缺点,宜慎用。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异位肾上腺 有特异性。

  探寻皮质醇增多症术后复发病灶。

  监测移植肾上腺皮质

  一般适应证:

  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增生 诊断、鉴别诊断和定位。

  第十八节 肾上腺髓质显像 

  临床意义:静脉注射123 IMIBG 131 IMIBG可使富有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组织,如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等组织显影。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嗜铬细胞瘤诊断和定位 全身显像对位于肾上腺以外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更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及其转移 见恶性肿瘤显像。

  第十九节 肝实质显像 

  临床意义:静脉注入的99m Tc-植酸盐或99m TcS胶体主要被肝脏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使肝实质显影。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一般适应证:

  肝脏各叶局部功能估测 肝叶手术前进行估测,有助于决定手术方案。

  肝内等密度占位病变探测 疑有肝内占位病变而CT和超声检查阴性时,本法可能有帮助。

  与肝血流血池显像配合应用

  第二十节 肝血流血池显像

  临床意义:静脉注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血液成分对肝区进行动态和静态显像,可获得肝血流血池影像,反映肝内病变血供来源和局部血容量。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 准确率与MRI近似,价廉。

  一般适应证:

  肝内实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对其他影像检查有补充作用。

  第二十一节 肝胆显像  

  临床意义:静脉注入99m TcEHIDA等显像剂被肝细胞摄取后迅速排泄入毛细胆管,经肝胆管、胆囊管、胆囊和总胆管而排入肠道,使胆道系统显影,也提示肝脏功能信息。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 对先天性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胆汁漏 有独特价值。

  一般适应证:

  急性胆囊炎

  先天性胆管囊肿

  成人黄疸的鉴别诊断

  移植肝监测 本法可同时监测肝血供、肝细胞功能和胆道通畅情况。

  第二十二节 异位胃粘膜显像 

  临床意义:异位胃粘膜与正常胃粘膜一样能从血液中摄取99m TcO4 而显影,据此可以诊断并确定其部位。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异位胃粘膜 美克憩室,食道、小肠重复畸形内存在异位胃粘膜,本法可以确诊和定位。

  第二十三节 消化道出血显像 

  临床意义:注入血液中的99m Tc-红细胞或99m Tc-硫胶体可从肠壁血管破裂处溢出而进入肠道,形成异常的放射性浓聚影像,可对消化道出血作出诊断和大致定位,常优于内窥镜和放射学检查。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肠道出血定位诊断 对急性活动性出血和肠镜较难观察的小肠部位最有价值。

  第二十四节 胃肠动力学显像

  临床意义:观察吞咽的放射性显像剂通过食道和胃的情况,计算食道通过时间和胃半排空时间,还可显示显像剂是否从胃内返流到食道,甚至达到肺部。肝胆显影剂随胆汁经胆道排至十二指肠,正常时不进入胃,如胃区出现放射性,是十二指肠胃返流的明证。这些方法简便、直观、无创性、无刺激、符合卫生状况、可以定量,优于其他检查,特别是有利于疗效评价。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适应证:

  食道通过功能障碍

  胃动力状态异常

  胃食道返流性疾病

  返流性胃炎

  第二十五节 肾动态显像

  临床意义:静脉注射的放射性显像剂可由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随尿排出,通过快速采集,可观察到显像剂迅速灌注肾动脉、在肾实质聚集和逐渐经肾盏、肾盂和输尿管达到膀胱的动态影像。根据肾实质聚集显像剂的量可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或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肾动态显像可以了解双肾供血情况,可获得总肾和分肾功能及双侧上尿路引流等多方面的信息,本法十分灵敏,当血浆BUN36mmolLScr800umolL,仍然可使泌尿系显像。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肾动脉栓塞 本法无创、简单,最适用于急症、重症和重复检查。可用于确诊和观察溶栓效果。

  总肾及分肾功能判断 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肾功能判断。GFRERPF是肾功能的重要参数,GFR在反映肾功能方面较CcrScrERPFβMG和最高尿比重灵敏,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尤为突出,当肾功能受损严重、IVP不显影时,本法常仍可使泌尿系显像。本法是目前惟一无创性分肾功能检查方法。

  小儿肾积水残留肾功能判断 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和观察疗效。

  尿漏 有特异性。

  一般适应证:

  单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有较高的灵敏度,加做Captopril介入试验能提高其特异性。

  移植肾监护 与超声检查配合可大大减少IVP、逆行造影、动脉造影和穿刺活检等检查,对移植肾的血管、肾实质和尿路进行全面监测。

  肾损伤 不及超声检查简便,但十分灵敏,并且观察全面。

  急性肾功能衰竭 有助于明确病因为肾前性、肾性或肾后性。

  尿路梗阻的诊断 加做利尿试验,可鉴别机械性梗阻和单纯肾盂扩张。

  第二十六节 肾静态显像

  临床意义:静脉注射能聚集在肾脏而排出迟缓的放射性显像剂,可获得肾实质影像,可直观肾脏全影并了解分侧、甚至局部肾功能。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肾畸形诊断 最为直观。

  泌尿系感染患儿肾瘢痕诊断 IVP和超声诊断灵敏,有重要临床价值。

  一般适应证:

  上腹部肿物与肾脏的鉴别诊断

  肾柱肥大和肾小管腺瘤的诊断

  尿毒症时肾影的观察

  第二十七节 尿返流显像

  临床意义:当膀胱内充盈放射性显影剂,用力憋尿和排尿,输尿管或肾内如有放射性出现或增加,则提示有尿返流存在,有助于反复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时治疗和随访观察。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尿返流诊断和疗效观察 直接法较X线膀胱造影灵敏,间接法对轻度返流的灵敏度稍差,优点是免去尿路插管和可同时观察肾脏形态和功能。本法对小儿卵巢和睾丸的照射量明显低于X线膀胱造影,适于重复检查。

  第二十八节 骨髓显像

  临床意义:静脉注射能被骨髓中单核细胞吞噬的放射性胶体或特异性单抗可使骨髓显影。全身骨髓显像是惟一观察全身或局部骨髓造血总体功能状况的方法,但无特异性。

  显像仪器:SPECTγ相机。

  主要适应证:

  白血病残留病灶探测 对强化治疗和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选择最佳骨髓穿刺部位 用于常规骨髓穿刺结果不满意者。

  一般适应证:

  各类血液病 了解全身骨髓受损范围和程度,代偿增生情况及疗效。

  第二十九节 脾显像

  临床意义:脾可聚集放射性胶体或变性红细胞而显影,结合部位和病史分析,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副脾探测

  意外种植脾探测

  移植脾监测

  脾外伤

  第三十节 淋巴显像

  临床意义:皮下或组织间隙注射的放射性胶体或大分子物质,可进入淋巴管和淋巴结,最后经乳糜池进入血循环,为显示淋巴回流有无异常和乳糜外溢定位的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肢体淋巴水肿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前确诊、分型和确定适当的开放的淋巴管与静脉吻合,较X线淋巴造影简便,无感染危险,也宜用于术后疗效评估。

  乳糜外溢定位 可诊断乳糜胸、乳糜心包、乳糜腹水和乳糜尿,有助于手术根治和疗效观察,较X线淋巴造影简便,较超声检查灵敏。

  第三十一节 炎症显像 

  临床意义:67 Ga111 InWBC 99m TcWBC99m Tc

  99m抗粒细胞单抗或 TcIgG等能聚集在感染灶而使之显影,灵敏度高。

  显像仪器:γ相机或SPECT.

  主要适应证:

  隐匿性感染灶

  骨髓炎

  一般适应证:

  溃疡性结肠炎

  Crohn

  肾盂肾炎

  第三十二节 葡萄糖代谢显像  

  临床意义:18 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 18 FFDG)作为葡萄糖类似物能参与脑和心肌的能量代谢。原发性癫痫灶无明显形态结构变化,故CTMRI常为阴性。但在发作期、发作后期病灶的能量代谢增高,发作间期病灶的能量代谢减低;18FFDG随之摄取增加或减低而可以使病灶显影,能用于手术前定位;严重缺血的心肌如仍能存活,可以摄取18 FFDG,已经梗死的无存活性的心肌则不会摄取,由此可判断心肌的存活性;肿瘤细胞分裂增殖迅速,需要更多的葡萄糖,故摄 18 FFDG明显增多而能显示,对良恶性鉴别诊断、分期、早期发现复发灶和转移灶、判断疗效等有重要价值,常优于其他检查方法。

  显像仪器:专用PET或兼有PET功能的SPECT.

  主要适应证:

  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 

  肿瘤分期 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 FFDG全身显像,最有利于搜寻全身有无转移灶,从而对分期、预后和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肿瘤复发灶探测及与疤痕、坏死灶的鉴别

  肿瘤疗效预测和判断

  Alzheimen型痴呆诊断 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CTMRI,并可进行定量分析,用于评价药物疗效。

  原发性癫痫灶术前定位 灵敏度和可靠性优于rCBFSPECT显像。

  心肌存活性判断 灵敏度和可靠性优于心肌血流灌注SPECT显像。

  巴金森氏病早期诊断 基底节多巴胺生成量减少和多巴胺受体功能/密度

   减低,可用18 FDOPA18 FCIT等进行PET显示,尤以豆壮核变化最明显,有特异性,较CTMRI灵敏。

  第六章 动态心电图机应用的临床意义与适应证

  动态心电图机(Dynamic Electrocardio graph DCG),又称Holter:是随身佩带的小型心电记录器,可连续24小时以上记录受检者在日常活动过程中的心电信息,然后通过主机回放、分析、人工参与诊断,打印出心电图波形和诊断报告。

  临床意义:动态心电图机的特点是可以长时间记录受检者在日常活动过程中的心电信号,克服了常规心电图机一般仅记录数分钟心电信号的不足,对一过性心电异常的检出率更高,对需要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心电变化的心血管病临床、心血管流行病学、运动医学、航空、航天和航海医学等均有帮助。

  主要适应证:

  心律失常 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和诊断均有帮助。特别对临床怀疑有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者更有诊断意义。可检测到具有生命危险的心律失常心电图,如室性心动过速、心搏停顿及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

  怀疑与心律失常有关的一过性症状 如晕厥、胸闷、胸痛等的鉴别诊断。

  抗心律失常治疗的评价 对治疗前后在相同条件下的心律失常作出定性和定量诊断,用以评价药物疗效、毒性反应。

  心脏起搏器的安装与检测 提供是否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心电图依据,并有助于对心脏起搏器类型的选择;对已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定期随访和对起搏器的功能进行检测以指导起搏器的合理应用。

  特殊工作人员的选定 对航空、航天、潜水、重负荷等特殊环境的工作人员应用动态心电图机检查,可以更全面地对人体健康素质进行评定。

  一般适应证:

  心肌缺血的监测 典型和不典型心绞痛,如劳力型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等,了解其发生的时间及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注: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须密切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测方法。

  对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措施的评价 如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等。

  急性心肌梗塞康复期指导 可用于负性心肌梗塞后康复期,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及缺血型STT改变。

  第七章 化学分析仪的用途与项目组合

  化学分析仪(习惯称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利用现代化机械、光学、电子计算机技术,把临床化学检验过程中的取样、添加试剂、进行反应、反应产物的检测以及结果的数据处理和报告打印综合在一起的临床检验仪器。

  项目组合:根据以最少数试验最大限度的满足疾病诊断治疗所需信息的原则确定的一项或几项基本检查项目。

  标有的项目各医院可根据情况适当添加。

  第一节 用途

  化学分析仪具有样品与试剂用量小、单位时间内检测的样品量大、实验方法标准化、实验结果准确性好和精密度高、检查项目可以根据临床需要组合的特点。化学分析仪主要应用于医院实验室对人体血液、体液标本中糖、脂、蛋白质及代谢产物、酶催化活力、电解质等进行定量检测,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临床意义的化学检验数据。

  第二节 检查项目组合

  缺血性心脏疾病

  肌酸激酶总活性(总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或肌钙蛋白ITnI)、肌红蛋白(MG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肝胆疾病

  肝病过筛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

  肝病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血清型胶原

  肾脏疾病

  一般检查:尿素(Urea)、肌酐(Cr)。

  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肌酐清除率(Ccr)。

  肾功能不全:尿素(Urea)、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钙(Ca)、磷(P)、尿酸(UA)。

  早期肾损伤观察: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尿转铁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IgG

  糖代谢检查

  一般检查:葡萄糖(Glu)。

  糖尿病治疗观察:葡萄糖(Glu)、糖基化血红蛋白(GHb)、β-羟丁酸、果糖胺(FA、尿微量白蛋白(mALB)。

  脂代谢检查

  一般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脂代谢: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 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

  电解质代谢检查  

  电解质平衡检查:钠(Na)、钾(K)、氯(Cl)、碳酸氢根〔HCO3 〕、阴离子间隙(AG)。

  离子代谢检查:钙(Ca)、磷(P)、镁(Mg、离子钙

  骨代谢检查

  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离子钙

  一般体检或孕妇筛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葡萄糖(Glu)、尿素(Urea)、肌酐(Cr)、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胆汁酸(TBA)。

  入院检查

  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Urea)、肌酐(Cr)、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钠(Na)、钾(K)、氯(Cl)、碳酸氢根(CHO3 )、阴离子间隙(AG)、钙(Ca)、磷(P)、总胆汁酸(TBA)、乳酸脱氢酶(LD)、镁(Mg、尿酸(UA)。

  第八章 伽玛射线立体定向头部治疗系统的临床配置与应用

  伽玛射线立体定向头部治疗系统是由主机、准直器、立体定向头架和治疗计

  60划系统组成的一种放射治疗设备。主机内装有多个 Co源,在颅外从不同方向发出伽玛射线,聚焦照射到指定的颅内靶区上,给予靶区内的病变组织大剂量的照射,而极小甚至几乎不损害临近正常脑组织。

  本规范所指伽玛射线立体定向头部治疗系统(伽玛刀)包括伽玛射线立体定向头部治疗系统(γ-刀、莱克塞尔γ-刀)和旋转聚焦式伽玛射线立体定向头部治疗系统(旋转式γ-刀)。

  第一节 设备与技术条件

  配套设备

  装备伽玛刀的医疗机构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神经外科基础,必须具备合格的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XCT),磁共振成像机(MRI)及脑血管造影系统(AG)。

  人员

  伽玛刀治疗组主要责任者必须是经过专门伽玛刀使用培训的主治医师以上的神经外科医生。还必须包括:2年以上神经影像学临床经验的影像学医师;2年以上临床实践的放射肿瘤医师和物理师;并有神经外科专门训练的技师和护师。

  如果伽玛刀应用超出神经外科范围,还必须有主治医师以上的有关专科医生参与。

  使用伽玛刀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

  伽玛刀中心必须持有卫生部颁发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方可开业。

  开展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放射防护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及有关规定、规范要求。

  第二节 临床应用的意义与适应证

  临床意义:伽玛刀定位准确,可以在基本不损伤正常组织功能的同时,以高剂量的射线破坏肿瘤或异常组织,是一种微创性的治疗方法。伽玛刀用以治疗颅内深部的、中小型的、边界清楚的病灶和某些鼻咽部、眼部的小肿瘤;或者配合手术等其他方法,作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适应证:

  颅内血管性病变 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等。

  颅内良性肿瘤 听神经鞘瘤、垂体瘤、脑膜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颅底肿瘤及手术残存或复发肿瘤等。

  颅内转移瘤 孤立或多发病灶,和不宜开颅手术的。

  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 范围较局限者,或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功能性疾病 震颤性麻痹、癫痫、三叉神经痛及顽固性疼痛等。

  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要有功能神经外科的专门训练,并需要相应的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和电生理指标。

  某些耳鼻喉及眼科病变。

  第三节 剂量

  伽玛刀治疗量应根据病灶大小、部位、病理性质和病人的全身情况由主要责任者、放射治疗医师或放射物理师,相关专科医师共同研究决定。

  第四节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必须建立在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的基础上。临床随访的间隔时间、次数和内容由医师根据疗效评价需要决定。影像学随访:治疗后2年内,良性肿瘤每6个月、恶性肿瘤每13个月行强化XCTMRI复查;2年后遵医嘱复查。颅内动静脉畸形每612个月复查,畸形血管彻底闭塞必须经脑血管造影证实。

  良性肿瘤

  治愈 伽玛刀治疗后连续随访5年以上。

  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逐渐消失(KPS计分≥90);

  影像学检查肿瘤进行性缩小或消失;

  经脑血管造影证实颅内动静脉畸形消失。

  有效 伽玛刀治疗后随访2年以上。

  原临床症状改善或无进行性加重(KPS计分增加10分以上);

  经照射的肿瘤进行性缩小或未见增大;

  颅内动静脉畸形进行性缩小。

  无效 伽玛刀治疗后随访2年以上。

  原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进行性加重(KPS计分下降10分以上);

  影像学检查肿瘤体积增大。

  恶化 伽玛刀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

  原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或出现相关的其他症状和体征(KPS计分下降20分以上);

  影像学检查肿瘤体积明显增大或播散;

  与伽玛刀治疗有关的死亡。

  并发症:

  放射性水肿及坏死 放射性脑水肿一般开始发生在治疗后3个月,多为可逆性的,有些可延续至1年以后。

  放射性脑坏死 极少发生,一般在治疗数年后。

  个别对放射线极为敏感的个体,可能会引起一过性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恶性肿瘤

  完全缓解(CR):可见的病变完全消失并维持一个月以上;

  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以上,并维持一个月以上;

  无变化(NC):肿瘤缩小不及50%或增大不超过25%;

  恶化(PD):一个或多个肿瘤增大25%以上。

 

  __医院伽玛刀诊断治疗证明书 伽玛刀号:____

  患者姓名:__ 性别:__ 年龄: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临床诊断:

  影像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手术 活检)

  转移瘤的原发灶及部位:

  相关的化验结果:

  其他治疗史:

  伽玛刀治疗计划             伽玛刀型号____

  病变部位

  病变大小

  计划剂量:  靶周边  Gy 靶中心  Gy 等剂量曲线

  周围重要结构              接受剂量 Gy

  准直器及射点

  治疗后建议:

  责医师      公章            年

         病人一般状况计分标准

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