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公益

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管理 > 医疗动态

蜂蜇伤引发生命危机 遵医附院急诊科及时救治

作者:图文:急诊科 付维欢 苟贤娟 刘春春 陈静 匡俊蛟  2025年10月15日  阅读次数:159

蜂蜇伤引发生命危机 遵医附院急诊科及时救治

2025年10月6日晚上八点过,遵医附院急诊科门口一辆轿车匆匆驶来,张奶奶(化名)在车内不停呻吟,分诊护士及导诊员立即用平车将其推入抢救室。

原来,张奶奶两天前独自前往郊外山林拾柴,她弯腰准备捡起一根木棍时,不慎触动草丛中的虎头蜂巢,瞬间遭遇了蜂群围攻。据张奶奶回忆,蜂群迎面扑来,躲闪不及,她试图驱赶却反而激怒虎头蜂,导致全身多处被蜇伤。她立即到当地医院就治,抽血结果显示,肝功能严重受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77IU/L(参考值:0-40IU/L),天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4874.50IU/L(参考值:0-40IU/L)。两天后,出现浓茶色尿液,张奶奶儿子决定立刻将她转入遵医附院。

急诊抢救室内,黄文金医生立即查看张奶奶症状,疼痛明显,呼吸困难,茶色尿。初步诊断为蜂蜇伤、非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医护团队快速制定急救方案,完善抽血检验、碱化尿液、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吸附破伤风疫苗0.5ml肌肉注射,同时联系输血科备血浆2000ml,拟急诊行血浆置换术。送入EICU住院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张奶奶到达医院1小时内得到快速救治及入院治疗,得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作为贵州省内首家且唯一的高级创伤中心,拥有完整的EMSS体系,为急诊外伤患者高效、规范化救治开辟了良好路径。

 

科普小知识:

1.如何预防蜂蛰伤?

避免接触蜂类栖息地。蜂蜇伤好发于夏秋季节户外活动登山、郊游、采摘或劳作时。蜜蜂常在树洞、屋檐、灌木丛等处做巢,马蜂(胡蜂)则偏好树枝、屋檐或地下洞穴。活动时应远离蜂巢区域,避免靠近疑似蜂巢的地点。

穿着与行为调整。蜂类对深色和鲜艳颜色敏感,在户外建议穿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和长裤,避免穿黑色、红色或花纹鲜艳的衣物。若发现蜂群,应保持冷静,避免挥舞手臂、拍打衣物或快速奔跑,防止激怒蜂群。缓慢后退至安全距离至少5米以上。

专业防护及应急准备。户外活动时,可携带便携式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和冷敷包,以备轻微过敏反应时使用。若被蛰,应尽快用镊子或信用卡边缘刮除毒刺,避免挤压,防止更多毒液注入,并用肥皂水清洗伤口。

2.蜂蛰伤到底对身体有哪些损害?何时来就医呢?

蜂蛰伤可能引发局部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瘙痒或水疱等。也可发生过敏反应,如全身瘙痒、面部或眼睑水肿、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恶心呕吐等,还可导致溶血、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继发感染及器官损伤。甚至会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脉搏细弱等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症状。

一旦被蜇伤,应尽快就医,及时救治是阻断病情恶化的关键。就医时携带毒蜂的照片或者标本,以便医生根据毒蜂种类采取治疗方案。若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皮疹、头晕或尿色变深(如茶色尿)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医护团队查看患者


患者肢体肿胀部位


患者尿液颜色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