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公益

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管理 > 医疗动态

植入“人工心” 生命得续航 遵医附院成功实施省内第二例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手术

作者:宣传部:尹欢  2025年10月21日  阅读次数:98

植入人工心” 生命续航

遵医附院成功实施省内第二例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手术

年仅44岁的康先生(化名)患有终末期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不久前在遵医附院安装了一颗“人工心”。不到一月时间,他各项心脏指标恢复良好2025年10月21日,即将出院的他和家属为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达兴团队送上了锦旗和感谢信,表达对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精心救治的谢意

这是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实施贵州首例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手术(以下简称人工心脏植入术)后的又一成功案例,意味着今后终末期心衰患者在家门口便能拥有重获生的先进治疗选择。

外出务工罹患心衰 壮年生命危在旦夕

康先生是贵州本地人,此前一直在广东务工。今年7月,他发现自己走路、干活都气喘吁吁,甚至有时还呼吸困难。最初以为感冒,输液治疗后没当回事,不想一干活又出现同样的症状,全面检查才知道,自己的心脏出了问题,是心衰的表现。

康先生回到老家在当地医院以药物、输液为主进行治疗,但反复住院不见好转,病情进展很快,康先生自觉心悸、呼吸困难越来越重,晚上也无法入睡,并且出现尿少,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现,被转入当地医院重症监护室。危在旦夕之际,康先生的姐姐了解到,遵医附院此前成功开展了全省首例人工心脏移植术治疗终末期心衰患者,“既然不用出省,8月6日,我们抱着一线希望带着弟弟来就诊。”姐姐说。

多学科团队联合救治 重启“生命之门”

入院后,康先生心悸气促的症状已特别明显,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达兴首先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延缓康先生的病情进展,同时组织MDT专家团队研究讨论,拟订最佳治疗方案。由于康先生病史较短,最初考虑规范用药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均无法缓解他心悸气促的症状且由于左心室无法正常泵出血,血液回流到肺部,康先生出现了肺循环淤血,肝肾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病情持续加重。MDT专家团队综合考虑,安装一颗“人工心”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手段,而康先生也达到了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各项手术指征。

与康先生本人及家属充分沟通取得同意后,救治团队为康先生先给予了主动脉球囊反博的物理治疗,改善他心脏的血流量和氧合状态。在他的心功能慢慢缓解,肺循环淤血逐渐改善后,9月26日,在麻醉科、超声科的协助下,刘达兴带领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为康先生实施了人工心脏植入术。术后,心脏大血管外科任彦副主任医师带领医护团队严格做好康先生的围术期重症监护工作,严密监护各项指标,重点关注康先生的右心功能、肺动脉压力以及“人工心”的转速、流量调节等问题,以达到左右心室血液泵入泵出的最佳平衡,既保证血液对全身组织的灌注,又避免回心血量过大,同时,严格给予康先生抗感染、抗凝血治疗。术后四天,康先生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已能下床简单活动。

得益于遵医附院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康复科与营养科积极参与其中为康先生的术后恢复提供了个性化指导,术后十六天,康先生从重症监护室转入了普通病房,能在病房走廊进行自主活动,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未再出现。并且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手术切口也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等情况。术后二十五天,康先生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出院标准,这颗“人工心”为他重启生命之门。

植入“人工心” 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新希望

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而言,每一次自然心跳都显得弥足珍贵。药物、反复输液治疗均无法改善其心脏功能时,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全水肿等一系列心衰症状,当左心室这个“生命泵站”功能衰竭且不可逆转时,传统治疗往往面临巨大挑战。人工心脏植入术的应用,为他们打开了新的生命通道这颗精密的人工心脏并非替代原有心脏,而是模拟人体的心脏运行功能,由血泵、驱动装置、监控系统和能源四部分构成,如同一个植入体内的“超级水泵”,持续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刘达兴主任介绍,对于右心功能尚可的终末期心衰患者,安装“人工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人工心脏泵连着一根人工血管,手术时,在患者的心尖端钻一个孔,把泵的一头缝在心尖上,当血液从心尖流出到泵里,通过泵的加速,再从人工血管输送到主动脉上,血液就能从主动脉流向全身。人工心脏泵还有一根经皮电缆线,就像是人工心脏的‘充电线’,它会穿过皮肤连接到外面的电池。这个电池就是人工心脏的“动力源”,给它提供能量,让它能够一直工作。这位忠诚的“钢铁心伴”既能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延续生命提升生活质量也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生命桥梁”,甚至成为部分患者永久治疗选择。

作为贵州省唯一拥有心脏移植资质的医院,遵医附院已构建“药物治疗——器械治疗——人工心脏——心脏移植”的完整心衰治疗体系截至目前,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技,成功完成两例人工心脏植入术,这不仅是为两位患者点亮生命之灯,更贵州心脏大血管外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照亮了更多心衰患者的康复之路。未来,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将继续守护“心”生命,为健康贵州建设注入强劲“心”动力。

康先生及其家属为遵医附院及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达兴团队送上锦旗及感谢信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达兴为康先生做检查并叮嘱出院注意事项


安上“人工心” 康先生(化名)行动自如


人工心脏示意图(源自网络)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尹欢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