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置入气管 “撑”开生命通道
遵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为气管断裂修补术后气管重度狭窄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近日,一例因严重外伤致气管断裂患者就诊遵医附院,胸外科予以紧急行气管修补术,术后仍出现严重气道塌陷导致管腔重度狭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紧急实施“气管支架置入术”,为患者及时疏通生命通道,转危为安。
患者为52岁男性,因严重胸部外伤导致气管断裂,命悬一线,紧急入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VV-ECMO支持下接受紧急气道修补术,并予以气管切开、气切套管,有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术后恢复过程中,发现患者受损气道段出现严重的软化与塌陷,多次尝试脱机、堵管困难,原本作为临时支撑的气管套管和呼吸机支持通气,成为患者无法脱离的“生命线”。长期呼吸机通气和留置套管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后续治疗,无法正常发声、吞咽,还存在感染、肉芽组织增生等长期风险,患者及家属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患者再次陷入“无法脱机和难以拔管”的困境。
针对患者情况,医院迅速组织由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影像科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MDT)进行会诊。专家们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反复研判,确认其气道塌陷的部位、长度和程度,并进行精密的气道三维重建。结合多学科会诊意见,该患气道塌陷导致严重气道狭窄,通气障碍,需行气管支架置入术,让狭窄的气道重新塑型,重新开放气道。与患方充分沟通同意后,抢救团队在严密监护下行气道内支架置入术。
术中李正付副主任医师在麻醉医师聂佳、内镜护士陈诚、罗子君等医务人员的通力配合下实施经支气管镜引导气道内支架置入术,科主任兰远波、张建勇主任医师现场指导。内镜清晰显示气管塌陷部位的具体形态与狭窄程度,在支气管镜的实时引导下,手术医生将压缩状态的镍钛合金支架缓慢推送至塌陷处,确定放置支架位置后释放支架,随着支架逐渐膨胀,狭窄的气道被顺利撑开,生命通道通畅,整个手术历时 40 分钟,患者呼吸道梗阻解除、呼吸困难症状得以缓解。
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呼吸顺畅,氧和较好,并能与家人进行清晰的语言交流。后续,医疗团队将持续随访,监测支架植入术后管理及患者肺功能康复进程。
气道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通过支气管镜或硬质气管镜,将特制的支架置入狭窄或堵塞的气道内。支架展开后,能有效撑开气道,恢复气流通畅,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和生活质量。
适用人群:
1.恶性肿瘤患者:如肺癌、食管癌等侵犯或压迫气道,导致气道狭窄。
2.良性疾病患者:如气管切开后狭窄、结核瘢痕狭窄、气管软化症、气管食管瘘等。
技术优势:
1.快速缓解症状:支架置入后,气道立即通畅,呼吸困难迅速改善,患者能更快地恢复日常活动。
2.微创安全:无需开刀,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身体负担小,尤其适合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3.精准有效:医生可根据患者气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和材质的支架,精准放置,确保治疗效果。
遵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内镜中心配备了超高清内镜系统、高频电外科设备、冷冻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硬质支气管镜等国际一流设备。多位高级职称专家、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护航。长期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呼吸内镜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展呼吸内镜微创新技术,内镜业务量和诊疗能力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业务范围涵盖几乎所有高难度三、四级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如EBUS-TBNA、EBUS-GS-TBLB、硬质支气管镜技术、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切术、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技术、支架置入术、气管支气管肿瘤冷冻活检和电圈套技术、激光消融技术和高难度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内科胸腔镜诊疗技术、安全T管置入术、经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粒子置入术等,已经成功抢救多例急性中心气道梗阻的患者,科室建立了“呼吸-介入”诊疗一体化救治体系,为复杂气道疾病患者保驾护航。科室以建立区域救治中心目标,带动基层医院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为众多患者提供了优质呼吸内镜诊疗服务。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介入诊疗团队为患者实施气道内支架置入术
患者支架置入术前气管管壁严重塌陷、管腔狭窄
气道内支架置入术后狭窄气道重新开放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