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公益

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管理 > 医疗动态

58岁患者会厌炎并发脓胸、脓毒性休克 遵医附院急诊科74天成功救治

作者:急诊科 文:王文瑞、喻安永、汪松、陈美、李涛 图:王文瑞  2025年9月15日  阅读次数:60

58岁患者会厌炎并发脓胸、脓毒性休克

遵医附院急诊科74天成功救治

近日,一名58岁女性因“呼吸困难伴咽痛4天、间断发热”就诊遵医附院急诊科。针对患者会厌炎恶化为双侧脓胸并脓毒性休克,急诊科医护与家属并肩守护,实施气管插管、升压支持、多腔精准引流、肾替代治疗并成功应对困难脱机等一系列挑战,历经74天,让患者成功脱机,康复出院。

患者因“呼吸困难伴咽痛4天、间断发热”紧急收入院。经检查,初步诊断为:脓毒性休克、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双侧胸腔积液、急性会厌炎、泌尿系感染、糖尿病。立刻按照脓毒性休克救治策略处置,同步完成血/痰培养,实施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液体复苏并以去甲肾上腺素维持灌注,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经验性抗感染,同时开展血糖管理、短程激素抗炎评估与营养支持,快速稳定氧合与循环。随后为进一步控源,复评影像联合床旁胸腔超声证实双侧包裹性胸腔积液,在左下、右上及右下胸腔精准穿刺置管,连续引流大量褐色黏稠脓液,并以生理盐水每日冲洗保持通畅,降低分隔与残腔风险。

团队据药敏调整为万古霉素联合奥硝唑并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TDM),在确保覆盖的同时兼顾用药安全;体温与炎症指标随之回落。期间出现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及时实施肾替代治疗,严控入出量与电解质,内环境逐步稳定。

呼吸支持坚持肺保护策略,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顺应性。随着感染控制与引流见效,通气由控制模式平稳过渡至压力支持/必要时比例辅助。考虑到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与气道管理需求,团队在充分沟通后为患者实施了气管切开,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

然而,真正的挑战是机械通气依赖与困难脱机。长期的危重状态与机械通气导致其全身及呼吸肌严重萎缩无力,叠加患者基础心肺储备功能不佳、平时活动耐力较差等因素,使得脱机过程每一步进展都充满挑战,过程尤为艰辛。

面对这一瓶颈,急诊科医护团队制定了精细而漫长的功能重建计划,与衰弱和依赖反复博弈。康复策略双管齐下,一方面,团队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及肌肉康复训练,并配合精心的气道管理,以强化呼吸肌力量,“为每一次自主呼吸减负”。另一方面,全身性的肌肉锻炼也在同步推进,训练由“床上坐起—床旁座椅—站立—短距离步行”逐级递进。

在家属坚持不懈地陪伴与鼓励下,患者的配合度与信心得到显著提升,成为恢复的重要支点。正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综合康复训练和精心护理下,团队遵循“每日停镇静+自主呼吸试验”的节律,循序渐进地降低呼吸机支持力度,最终成功脱机并改用气切套管湿化氧疗,在康复目标达成后顺利拔管。

在炎症控制、肺复张与体能重建的共同推进下,患者逐步撤除胸腔引流管及其他侵入性管路,呼吸平稳,行走耐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持续提升。经急诊医护团队与家属74天的持续配合与系统救治,患者病情稳定、达到出院标准,平稳出院,后续按计划门诊随访并继续家庭康复。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2023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第39位,是贵州省首个整合高级创伤、中毒及蛇伤救治中心的顶级平台。科室人才雄厚、科研突出,配备ECMO、CRRT、PiCCO等先进设备。急诊病房作为内科危重症核心战场,创新构建“连续动态、目标导向、定量治疗”急危重症诊疗体系,专注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重症肺炎、呼衰心衰及各类中毒(含蛇咬伤)的精准治疗。认真践行“生命至上”理念,为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护航。


胸部CT示肺不张、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脓性胸腔积液


医师助力患者康复


合影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