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公益

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管理 > 医疗动态

“同心守护·重燃生命之光” 遵医附院急诊重症成功救治病情危重84岁患者

作者:图文:急诊科 王文瑞 喻安永 汪松 陈美 李涛  2025年9月15日  阅读次数:51

“同心守护·重燃生命之光”

遵医附院急诊重症成功救治病情危重84岁患者

近日,一名腰痛并寒战、高热的84岁老年患者因病情危重送至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入院时患者神志反应迟钝、面容痛苦,呼吸浅快,额头布满细汗;查体提示高热、低血压、双下肺湿啰音,腹部压痛明显,双侧肾区叩击痛阳性。监护示血压偏低、脉搏细速。动脉血气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并明显高乳酸(13.75 mmol/L)。

据了解,3个月前患者因“右输尿管结石”曾行右侧双J管置入,术后未按期复诊。曾经因为冠心病行支架置入,近期再次置入,入院前无尿超过10小时。床旁超声与影像学显示说明心功能减退(估测射血分数约35%),下腔静脉细小可塌陷,双肺弥漫性B线;腹部CT示左侧上段输尿管结石并轻度肾盂积水,右侧泌尿系双J管在位。

实验室提示感染证据显著(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并有贫血与血小板减少;尿检白细胞、潜血、蛋白均明显阳性。SOFA评分15分,结合临床表现,考虑脓毒性休克可能性大。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意识障碍进一步加重(GCS<8),血氧下降,血压继续走低。急诊团队迅速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晶体/胶体液在加压下快速补液,并联合去甲肾上腺素维持灌注,血压、心率与氧合逐步改善,但平均动脉压仅维持在60–65 mmHg。其间双肺B线增多,BNP达危急值。PiCCO监测提示心肌收缩力受抑、血管阻力降低与容量状态异常,提示心源性与脓毒性休克并存。团队在补液与血管活性药物基础上加用强心治疗,目标将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75 mmHg。随后乳酸明显下降(至7.13 mmol/L),生命体征逐步趋稳,但尿量仍偏少(仅约20 ml)。

清晨,团队再次评估。复测PiCCO提示心输出与前负荷较前改善。结合乳酸清除、平均动脉压与尿量综合判断,经液体复苏与血管活性药物的“张力性容量”提升,循环灌注逐步恢复;但在冠心病基础与脓毒症相关心肌抑制影响下,心脏对前负荷的反应仍有限,需短期强心药物强化泵功能。

与此同时,双肺B线进一步增多、氧合指数下降(<200),提示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与肺水负荷上升;全身炎症反应亦可致肾微循环障碍与肾小管损伤,出现急性肾损伤征象。团队据此强调“限制与优化液体管理”的重要性,并依据2025年相关专家共识建议,尽早启动CRRT。

此后在急诊病房持续、细致的综合治疗下(感染控制、容量与血流动力学管理、镇静镇痛、呼吸力学优化、CRRT、营养支持与早期康复),患者生命体征逐步平稳,感染得到控制,血管活性药物逐步减量,入院24小时内乳酸恢复正常。入院约1周后成功拔除气管导管,并在泌尿外科协作下完成“左侧输尿管支架置入+右侧输尿管支架置换”,有效解除梗阻,根本控制感染源。考虑患者高龄、长期卧床、营养差且咳痰能力弱,医护团队强调“良好肺部引流优于单纯依赖高级抗生素”的理念,每日床边指导坐起、翻身与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患者精神状态、营养与体力逐步恢复,最终于入院第20天以良好状态康复出院。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2023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第39位,是贵州省首个整合高级创伤、中毒及蛇伤救治中心的顶级平台。科室人才雄厚、科研突出,配备ECMO、CRRT、PiCCO等先进设备。急诊病房作为内科危重症核心战场,创新构建“连续动态、目标导向、定量治疗”急危重症诊疗体系,专注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重症肺炎、呼衰心衰及各类中毒(含蛇咬伤)的精准治疗。认真践行“生命至上”理念,为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护航。


右侧泌尿系双J管引流术后,左侧肾盂积水


CRRT治疗


合影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