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龄重症患者重启“心门”
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完成一例
高难度经心尖微创TAVI手术
2025年7月9日,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刘达兴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位71岁高龄、心脏功能极差(射血分数EF值仅34%)的重症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经心尖路径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于7月11日顺利转出重症监护室,这标志着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心脏瓣膜病微创介入治疗领域,尤其是处理复杂高危病例方面再次实现突破。
该男性患者饱受心脏瓣膜病困扰6年多,初期被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但未及时手术。10天前病情急剧恶化,出现夜间无法平卧、胸痛、胸闷、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严重心衰症状,紧急入院。术前心脏彩超检查结果触目惊心:主动脉瓣严重钙化伴重度反流,左心室显著扩大(LVd 64mm)且收缩功能严重受损(EF值低至34%),同时存在微量心包积液。患者高龄、心功能极差,若接受传统开胸换瓣手术,风险极高,死亡率极大。
面对挑战,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联合麻醉科、影像科、超声科、手术室等进行深入细致地术前评估。冠脉造影(CAG)显示患者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狭窄,但无需同期处理。关键难点在于患者全身血管条件不佳,胸腹主动脉CTA发现患者双侧髂动脉存在多发钙化斑块,堵塞了常规经股动脉的TAVI通路。经团队反复论证,最终决定迎难而上,采用技术难度更高但更适合患者血管条件的“经心尖路径TAVI手术”。该方案无需经过严重钙化的外周血管,直接通过胸部小切口经心脏尖部送入人工瓣膜,为患者争取了生机。
7月9日中午,手术在紧张有序地展开。麻醉后,团队首先置入食道超声探头实时监测,并建立临时心脏起搏和动脉监测通路。随后,在患者左侧胸壁切开仅约5厘米的小口,精细分离至心尖。由于病人主动脉瓣环极大,应用最大号的瓣膜也难以保证固定可靠,因此又在人工瓣膜外加用垫片帮助固定。通过特制的经心尖输送系统,团队成功将人工瓣膜通过输送系统经心尖送入左心室,跨越病变严重的主动脉瓣口,精准抵达主动脉根部预定位置。在快速心室起搏(诱颤)降低心脏输出的状态下,人工瓣膜被精准释放。术后即刻造影和食道超声双重确认,人工瓣膜位置完美、开闭功能良好、冠脉血流未受影响、二尖瓣功能未受干扰。手术关键步骤一气呵成,术中出血仅约20毫升。
术后仅8小时,患者于当日晚间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呼吸平稳。经过重症监护团队精心治疗,患者病情持续好转,于7月11日上午安全转回普通病房,目前恢复进程顺利。如此快速的术后恢复,充分体现了对于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高龄、高危患者,TAVI手术这一微创技术的强大优势。
本例高难度经心尖TAVI手术的成功开展,是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微创心脏外科领域技术实力和综合救治能力的又一次有力证明。面对患者复杂的病情(严重心衰、低EF值、外周血管钙化),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周密的预案和默契的多学科协作,成功化解风险,为患者提供了最优治疗方案。未来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将为更多高龄、高危、无法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心”选择,持续守护黔北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心脏健康。
手术过程中
术后胸片(红色圈内为人工瓣膜)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