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公益

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管理 > 医疗动态

仁心妙术驱顽疾 电刺激术解病痛 遵医附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脊髓神经电刺激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图文:神经外科一病区 申昊 吴海涛 张平 肖顺武  2025年11月11日  阅读次数:64

仁心妙术驱顽疾 电刺激术解病痛

遵医附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脊髓神经电刺激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近日,遵医附院神经外科吴海涛主任医师团队成功为一名深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折磨的患者,实施临时脊髓神经电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该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医院在慢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众多长期饱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困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和重获生活质量的希望。

患者任女士,是一位有着数年糖尿病病史的老“糖友”。近两年来,她逐渐出现了双下肢远端对称性的麻木、刺痛、灼烧感,尤其到夜间,症状加剧,如同“千万根针扎”、“踩在炭火上”一般,常常彻夜难眠。同时,还伴有双下肢皮肤反复感染、破溃的表现。这种迁延难愈的症状,严重侵蚀着她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使其情绪低落,日常生活步履维艰。期间,任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尝试了多种口服镇痛药物、营养神经药物乃至物理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因为长期服药还带来了胃肠道不适、头晕等副作用。巨大的痛苦几乎让她失去了治疗的信心。

经内分泌科推荐,任女士来到吴海涛主任医师门诊求助。吴海涛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结合肌电图等客观证据,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性)”。在评估任女士复杂的病情和既往治疗效果后,吴海涛主任医师团队经过缜密的术前讨论,认为任女士的病情适合接受“脊髓电刺激”神经调控治疗。

脊髓神经电刺激术(SCS)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治疗技术,被誉为“神经的起搏器”。其原理是通过植入脊柱椎管硬脊膜外腔的细微电极,释放微弱、可调节的脉冲电流。这种微电流刺激能促进体内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多途径缓解疼痛、促进神经修复。同时,还能作用于特定的脊髓神经区域,从而干扰和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的传递,“欺骗”大脑使其无法感知来自肢体的异常疼痛。

“传统的药物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往往效果有限,且副作用明显。”吴海涛主任介绍,“SCS技术属于神经调控范畴,它不破坏神经结构,是一种可逆的治疗方式。医生可以通过体外的程控设备,根据患者疼痛区域和程度的变化,远程调整刺激参数,实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对于像任女士这样药物难治性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SCS提供了一种极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吴海涛主任医师团队组织了包括内分泌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共同会诊。术前内分泌科专家对任女士的血糖进行精细化调控,为手术创造了稳定的内环境;麻醉科团队制定周密的麻醉与监护方案。多学科紧密协作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整合优势资源攻克疑难杂症的诊疗理念。

手术当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引导下,治疗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精准地将刺激电极植入到预定靶点。术中测试阶段,当刺激器开启的瞬间,任女士惊喜地表示,原本难以忍受的下肢灼痛感“像潮水一样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舒适的轻微麻刺感”。电极位置完美覆盖了疼痛区域,手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任女士恢复良好。经过短暂的观察期,她已可佩戴体外程控设备下床活动。困扰她十年的剧烈疼痛得到了前所未有地缓解,夜间睡眠质量显著改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感觉像是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任女士激动地表示。

吴海涛主任医师介绍,SCS手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后续团队将继续对任女士进行长期随访和程控管理,确保最佳的远期疗效。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解除了一位患者的痛苦,更取得了医院应用高科技神经调控技术治疗慢性疼痛的新突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约四分之一的患者会经历严重的周围神经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神经外科吴海涛主任医师团队始终紧盯医学前沿,勇于探索和创新,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全心为民地体现。

今后,神经外科将继续秉持“精医、重德、博爱、奋进”的精神,不断引进和开发新技术,以更先进的诊疗手段、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生活品质作出更大的贡献。


DSA引导下置入脊髓神经微电极


脊髓神经微电极准确置于靶点


术中进行神经调控测试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