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人工心(LVAD)创新病历大赛举行
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任彦获得亚军
2025年9月12日,第二届人工心(LVAD)创新病历大赛在西安举行,大赛深度聚焦LVAD临床实践的真实挑战---从精准植入决策、围术期管理优化到长期生存质量提升,旨在挖掘人工心植入问题创新解决方案,突破技术“卡脖子”困境,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照护理念落地生根。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任彦副主任医师代表团队汇报参赛病历,并接收评委团及开麦挑战团点评提问。经过激烈角逐,任彦获得亚军晋级全国总决赛。
任彦汇报病例为一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15年前因为劳力性心悸、气促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在广东某医院接受过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八个月前因病情加重,不能下地活动,来到遵医附院接受治疗。经检查发现,该患者属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因为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较高,不适合采用心脏移植的治疗手段,要想挽救生命,最好的途径就是“人工心脏”植入。经过2个多月的术前评估调整,2024年8月4日为其进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术前极高的肺血管阻力(14wood,>6wood为心脏移植禁忌)和右心衰注定术后治疗时间长难度大。术后患者经历右心衰、肾衰,历时8个月,终于顺利出院。出院后早期为间断透析,但通过左心辅助及心衰药物的不断优化调整,出院8月后现已停下透析,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该病例的成功治疗体现了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终末期心衰的术前评估、手术及术后围术期管理外科治疗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心力衰竭发病率的持续攀升,左心辅助作为拯救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生命引擎”,技术革新与规范化应用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攻坚焦点。贵州心衰患者基数大(2020年人口普查3850万,心衰比例1.3%),但目前为止,终末期心衰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及人工心植入的不过20余人。作为贵州省唯一拥有心脏移植资质的医院,遵医附院在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期望能为更多此类患者进行综合诊治,提供更多选择,带来更大的生存希望。
遵医附院任彦副主任医师参赛汇报病历
任彦副主任医师获得比赛亚军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