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您的位置:首页 > 遵医风采

遵医附院消化内科多项科研成果再次登上美国消化疾病周(DDW2024)舞台 国际舞台展示中国遵医消化声音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医学论坛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官网-消化医声进行报道

作者:图文:消化内科 计蓓  2024年5月22日  阅读次数:789

遵医附院消化内科多项科研成果再次登上美国消化疾病周(DDW2024)舞台

国际舞台展示中国遵医消化声音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医学论坛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官网-消化医声进行报道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医声(https://mp.weixin.qq.com/s/MwOsM0k07aAj7DZoDP-lrQ)和中国医学论坛报(https://mp.weixin.qq.com/s/5m9Do48uxCf-ZW6-6RGUcg)对遵医附院消化内科庹必光、刘雪梅教授团队在全球TOP1消化领域美国消化疾病周(DDW2024)进行报道,国际盛会传递中国遵医消化声音。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庹必光、刘雪梅教授团队多年来深耕离子通道与消化系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研究。在今年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上,他们再次展现硬核实力,研究成果分别获得1项口头报告及6项poster展示的机会,充分展示了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杰出表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多年来在庹必光教授的带领下,深耕离子通道与胃肠黏膜保护、消化系统肿瘤及癌前疾病基础研究,形成了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肝胆胰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再生医学)、炎症性肠病及肠道微生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酸相关疾病、胃肠动力及功能性胃肠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其中以离子通道与消化系统肿瘤(含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机制和胃肠黏膜保护发生机制为重点研究方向。在消化病学领域权威杂志Gastroenterology、JCI、Cancer Research、GIE、Endoscopy等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自2002年起,每年均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如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欧洲消化疾病周(UEG week)、日本消化疾病周(JDDW)上进行大会报告及壁报展示。2019年在DDW上获“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20年获DDW“特邀讲者”。2023年在DDW上多项科学研究得到美国胃肠病协会主席Mark Donowitz和世界消化领域著名专家James R. Goldenring的认可和关注。

科研成果“肠黏膜上皮细胞碳酸氢盐分泌及其机制的研究”获2015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离子通道对多器官黏膜上皮保护及在黏膜损伤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获2023年贵州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学科2016年获得贵州省胃肠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023年获得贵州省离子通道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实现学科稳步快速发展。


庹必光 教授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

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医学博士

美国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

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贵州省消化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

贵州省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

贵州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心身协作组组长

2015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刘雪梅 教授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博士后

日本新泻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黏膜屏障)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

中国罕见病联盟消化专委会委员兼秘书长

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贵州省消化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

2023年贵州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

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人才,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贵州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贵州省优秀科技个人奖获得者、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简介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国家卫健委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西南地区有影响力的重点优势培养学科、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中国消化内镜学院培训基地、中国食道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培训基地、贵州省消化疾病研究所、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贵州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贵州省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工程中心、贵州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基地、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日本新潟大学医学系消化道早癌基础与临床医学中心及消化道早癌诊疗培训基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病学科专科联盟领航单位,覆盖全省117家医院。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青年学组副组长、身心协作组组长、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黏膜屏障)学组副组长单位、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常委单位及指南编写单位。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委单位、贵州省消化内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先后获得贵州省胃肠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离子通道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消化内科由含病房(两个病区109张床)、消化内镜中心(近3000平m2)、门诊(9个诊室,其中专病门诊4个)及贵州省消化疾病研究所(600m2)4个功能部分。消化内科目前形成了消化系统肿瘤(含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全程管理、胆胰系统疾病全程管理、消化重症、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炎症性肠病、肝病等6个稳定亚专业方向,将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全程贯穿到各亚专业。以专病带专科,以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带动学科发展,实现门诊、病房、内镜微创诊疗一体化和同质化管理,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2023年门诊量近8万人次,出院病人6000余人,科室平均CMI值1.35,(消化重症CMI值2.20),平均住院日5.2天,内镜诊疗量近6万人次,ESD、ERCP、EUS及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微创治疗等三、四级微创手术近6000台,其中内镜微创手术占比83.01%,形成了以消化内镜微创为特色的消化疑难疾病及急危重症诊治体系。其中消化系统肿瘤(含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全程管理和全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为学科特色及优势技术。作为全国消化及肿瘤领域权威专家执笔参编中国抗癌协会及中华医学会领衔组稿《中国神经内分泌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指南》、《胃肠粘膜保护共识指南》、《中国整合消化病学-整合肠道病学》等多部国内权威学术指南及专家共识。

在基础研究方面,形成了离子通道与胃肠粘膜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离子通道与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肝胆胰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再生医学)、炎症性肠病及肠道微生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酸相关疾病、胃肠动力及功能性胃肠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其中以消化系统肿瘤(含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机制及离子通道与胃肠黏膜保护发生机制为重点研究方向。近5年来获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0多项,在消化病学领域权威杂志《Gastroenterology》、《JCI》、《Cancer research》、《GIE》、《Endoscopy》等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贵州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贵州自然科学二等奖、贵州医学科技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自2002年起,每年均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如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欧洲消化疾病周(UEG week)、日本消化疾病周(JDDW)上进行大会报告及poster展示。2019年在消化领域全球TOP1会议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上获“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20年获DDW“特邀讲者”。2023年在DDW上多项科学研究得到美国胃肠病协会(AGA)主席Prof. Mark Donowitz和世界消化领域著名专家Prof. James R. Goldenring的认可和关注。

消化内科通过长期不懈的建设,学科的综合服务能力、学科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目前已逐步形成以提高疑难罕见疾病诊疗水平,发表高质量科研成果及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医学人才为一体,在国内及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消化病学科。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审核:肖毅

编辑:张洁

整理:吴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