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液肿瘤免疫科简介
儿童血液肿瘤免疫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省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是中国妇幼保健院协会地中海贫血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儿童血液肿瘤委员单位,是全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等全国多中心单位之一。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地中海贫血及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血液病就诊及治愈人数居全省前列。
科室设立儿童血液肿瘤免疫病房、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血液专科门诊和血液肿瘤实验室;开放床位87张、移植仓10间;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富有爱心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护、科研以及教学团队。科室现有医护及科研人员50人,其中博士8人,正副高职称医师11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生导师5人。二级教授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人。科室秉承“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原则,尽全力为病人提供最优质和最便捷的服务。
诊疗范围:
儿童急慢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儿童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各类型淋巴瘤;
实体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尤文肉瘤等;
红细胞疾病: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等各种先天性及后天性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以及各种原因不明的贫血等;
骨髓衰竭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范可尼贫血等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减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等;
出凝血疾病:血友病等儿童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鼠药中毒等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组织细胞病:噬血细胞综合征、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免疫性疾病:川崎病、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WAS)综合征、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高IgM综合征、高IgE综合征、慢性肉芽肿病、自身免疫淋巴增生综合征等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及儿童过敏性疾病等;
各种感染性疾病及疑难杂症: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等)、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肝脾肿大待查;不明原因发热;包块:颈部、腹股沟包块或淋巴结肿大、胸腹包块等;皮肤瘀斑、皮下血肿、鼻衄、肌肉关节血肿等;各种不明原因贫血等。
专科特色诊疗:
1、儿童白血病/淋巴瘤
我科采用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的诊治模式,使儿童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到了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
2、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
针对儿童死亡率极高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创新性采用CRRT+PE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降低了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死亡率,挽救了无数患儿的生命,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大会议进行交流;牵头成立了噬血细胞综合征中国专家联盟贵州省分中心,推进了该项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临床应用。
3、地中海贫血
共同完成了中国南方地贫筛查,首次用NGS新方法完成了贵州省多民族多地域的流行病学调查,填补了贵州省近30年来地贫携带率的空白,揭示了贵州省民族及区域性特点,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基因,如“遵义血红蛋白”,为国际地贫遗传基因库增加了新的内容;首次应用“足底干血片+NGS”新方法实现了新生儿期地贫基因筛查,并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在地贫筛查防控及诊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国家卫健委邀请参加地贫防控研讨;《中国地中海贫血防治蓝皮书(2020)》发布会上,陈艳教授因为地贫防控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了表彰,并被聘为“亚洲公益研究院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中心高级专家顾问”。
4、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很好的效果,移植病种包括难治复发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先天骨髓衰竭性疾病、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噬血细胞综合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
研究水平
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部厅级等30余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及省科技人才创新团队。
科室在提高医疗技术和诊疗水平的同时,注重血液肿瘤患儿的人文关怀。建立了“小勇士加油站”,为儿童血液肿瘤患儿开展公益活动,举办儿童联欢会、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灵疏导和健康教育,提高血液肿瘤儿童的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