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公益

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管理 > 医疗动态

手持风扇成“呼吸救星”——遵医附院创新疗法辅助解决呼吸系统难题

作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钟鲜鲜 欧应勇 孙得胜  2025年9月23日  阅读次数:23

手持风扇成“呼吸救星”——遵医附院创新疗法辅助解决呼吸系统难题

一把普通的手持风扇,正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呼吸困难患者的"呼吸救星"。这项看似简单的创新疗法,正通过科学验证和临床实践,使更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受益。

呼吸之痛:传统治疗的困境

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且令人痛苦的症状,难以有效缓解。研究数据显示,高达94%的慢性肺疾病患者、50%的心脏病患者以及90%的肺癌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咳嗽同样是一种损害生活质量的症状,在所有地区和所有年龄段中都普遍存在。尽管有各种复杂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但呼吸问题仍然可能持续存在。

“传统治疗方法往往伴随着显著的经济负担和不良反应,”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孙得胜主任医师表示,“这促使我们不断寻找更好、更经济的干预措施来管理这两种令人痛苦的症状。”

科学突破:微风缓解的医学原理

多项研究表明,通过手持风扇的面部气流(或其他方式冷却面部)可以降低呼吸困难患者的呼吸困难强度和增加运动耐受性。这种简单干预的科学原理在于:凉爽的气流通过刺激面部三叉神经,通过三叉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刺激缓解呼吸困难。

此外,有研究表明三叉鼻传入神经元在豚鼠中具有镇咳的作用。湿润的风也能舒缓喉咙干燥、抑制咳嗽反射,这对慢性肺病患者、焦虑性呼吸困难人群及术后恢复者尤为有益。

临床实践:使更多患者受益

在医院和科室的支持下,孙得胜主任医师于2023年获批了国家级临床新技术项目——手持风扇疗法在缓解呼吸困难及咳嗽中的应用。项目开展两年来,团队对逾百名患者进行了此种方法的试验。多名患者表示:“使用风扇疗法后,呼吸困难及咳嗽均有一定程度减轻。”目前该项目已经获批转为常规项目,这种非药物、低成本的辅助方式,正在使更多患者受益。

学术认可:在全国年会及国际期刊发声

基于此项技术的实施应用和研究的开展,孙得胜教授受邀在全国年会上发言交流,获得多名行业内专家认可,并于SCI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数篇论文。

专家团队:专业力量支撑创新

此项新技术的主持人孙得胜主任医师是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遵义医科大学首批“学科骨干”、遵医首批南山班临床导师,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长期从事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肺炎、肺部结节、咳嗽等诊疗工作,在慢阻肺、哮喘、肺癌等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未来展望:简单干预的巨大潜力

一台台普通的风扇,看似是夏日里的寻常物件,却承载着医者对特殊患者群体的精准关怀——既懂他们对清凉的渴望,更懂他们对"温和"的需求。

未来,这种简单、低成本的干预方式有望在更多医疗机构推广,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一种安全、便捷的辅助管理方式,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孙得胜教授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这项研究,探索更多非药物干预方法,使更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受益。”


患者在接受手持风扇治疗


孙得胜主任医师在全国年会交流分享手持风扇疗法在缓解呼吸困难及咳嗽中的应用经验


孙得胜主任医师团队于SCI期刊发表论文分享手持风扇疗法的研究成果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