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宣教

“炎炎夏日 小心过敏”— 第21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健康宣传活动

作者:图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蔡晓旭 蔡晓莉  2025年7月4日  阅读次数:905

“炎炎夏日 小心过敏”— 第21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健康宣传活动

夏日炎炎,高温高湿天气为过敏性疾病发作“推波助澜”,今年7月8日是第21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活动主题是“守护健康,远离过敏困扰”。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及21世纪重点防治的六大慢性疾病之一2005年6月28日,首次由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目的是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推动早期预防和治疗。

我国过敏性疾病的总体患病率目前已超过20%,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什么是过敏性疾病?

过敏是病人的免疫系统对外界特定过敏原过度敏感在血液中产生一种针对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与IgE结合,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二、过敏性疾病有哪些?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过敏性疾病种类繁多,包括过敏性哮喘、鼻炎、湿疹、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以及最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等。日常生活中,花粉、尘螨、真菌和宠物皮屑等过敏原无处不在,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肤瘙痒、红肿、打喷嚏、流鼻涕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过敏性休克死亡的人数达数千人。

三、为什么过敏人群越来越多?

30年来全球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呈爆发式增长目前患病率已达22%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超过1人受过敏困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越是工业化程度高、环境卫生好的地区和国家,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越高。

生活环境改变是导致过敏人群越来越多的主要因素夏天使用空调和室内空气不流通导致温热环境产生更多尘螨饲养宠物人越来越多户外活动缺少日用化学品中的特殊化学物品室内装修产生的甲醛等有害物质、机动车尾气排放居民饮食结构变化(如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零食等方便食品摄入过多)、生育方式及婴幼儿喂养方式改变等等,这些都可能是导致过敏人群越来越多的原因。

四、引起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哪些人群容易过敏?

遗传因素和过敏原刺激是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因素:过敏体质又称“特应性体质”,是指对环境中无害或部分有害物质产生过敏反应的体质状态。过敏往往具有遗传倾向,在过敏患者中约40-50%有家族过敏史,后代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是否发病与个体差异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过敏原刺激:过敏原又称变应原,主要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经口食入或注射等途径进入有过敏体质的患者体内,导致过敏的发生。接触过敏原情况有吸入花粉、尘接触动物皮毛、昆虫毒毛、日用洗涤剂、化妆品、金属饰品、油漆、汽油及环境污染物,紫外线照射食入海鲜鱼虾以及注射药物及疫苗等。

此外,长期熬夜及心理压力大的人,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会相应增加。

            


五、如何预防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尤其是有过敏体质、曾发生过敏或有过敏家族史者,避免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避免过敏原接触、合理用药及定期监测等多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管理,可显著降低过敏发作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具体措施有以下6项

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保证睡眠;饮食有节,戒烟限酒,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鱼)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量食入海鲜;运动有度,增强体质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户外锻炼

2.改善生活环境:1)保持室内清洁:每周定时清洁房间,使用防螨床罩和枕套,减少地毯、毛绒玩具等易积尘物品;(2)保持开窗通风空调滤网定期清洗3)控制温湿度:保持室内湿度在50%以下,避免霉菌滋生,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悬浮颗粒物

3.避免密切接触宠物:不养宠物是最佳策略如果养宠物后发生过敏又不能将宠物送人,可以通过禁止宠物进入卧室、限制其进入客厅、每周由他人给宠物洗澡2次、经常清洗自己的衣服及保持通风等方法以避免动物毛屑等过敏接触

4.尽可能避免过敏原接触:如果自己既往发生了过敏且过敏原明确,以后要尽可能避免接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轻过敏症状;如果过敏原不明确,可通过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和皮肤试验等方法明确过敏原,采取针对性防护。吸入性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食物过敏的要严格避免食用过敏食物,注意食品标签中的成分说明。接触性过敏者要避免佩戴金属饰品或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

5.预防用药与健康管理

  1)预防性用药:在医生指导下,过敏体质患者可在过敏高发季节前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或鼻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降低发作风险,具体请咨询医师。同时要避免擅自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及口服激素等滥用药物的情况。

2)自我观察与管理:记录过敏发作时间、环境及饮食,帮助识别潜在诱因每半年至一年复查过敏原检测,根据结果调整防护策略。妥善调整心理,避免长期过敏可能引发焦虑。

3)有过敏病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在就医时或手术前要主动告诉医师,以尽量避免过敏事件的发生。

6.特殊情况注意事项

1)儿童预防: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少4-6个月,这是降低婴幼儿过敏风险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过敏风险;引入辅食遵循“单一食物、逐步添加”原则。2)季节性过敏:关注当地花粉浓度预报,提前使用防护措施。3)职业暴露:接触化学物质或粉尘的职业人群需穿戴防护装备,定期体检。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若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六、如何治疗过敏性疾病

治疗过敏性疾病需根据具体类型和个体差异制定方案,治疗方法包括日常防护避免过敏原接触、药物控制症状、免疫治疗(脱敏疗法)及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具体可咨询或就诊专科医师             

、什么是“联合气道疾病”?如何治疗

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两者形成一个连续体,允许空气进出肺部,共有许多解剖学和组织学特性,形成联合气道。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十分常见,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等。由于上、下呼吸道解剖关系的连续性和病理生理的相关性,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又称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研究显示,多达38%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而哮喘患者中具有鼻部症状者高达85%。联合气道疾病的概念就是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同时存在及频繁发作的最好解释,说明呼吸道黏膜从鼻尖到肺泡末端的连续性可以形成共病。


治疗措施包括:1.精准规避过敏原;2.药物治疗:兼顾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两者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口服白三烯拮抗剂和鼻用糖皮质激素,过敏性哮喘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吸入型激素+缓解药物。3.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患者通过某种方式逐步接受递增浓度的过敏原提取物,促使其免疫系统建立耐受,提高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力,以实现脱敏的效果。4.生物靶向药物治疗:针对病情严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生物靶向药物展现出独特优势。奥马珠单抗能结合游离IgE,防止其与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同时缓解上下呼吸道症状;针对IL-4或IL- 5靶向药物,能与嗜酸性粒细胞结合,对成人哮喘、过敏性鼻炎及鼻息肉等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疾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遵医附院PCCM呼吸二病区为国家呼吸学科建设三级医院优秀单位及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长期以来致力于哮喘规范化诊治、管理及临床研究,2024年3月27日开设咳喘专病门诊(周二、三上午专病门诊9诊室),为本地区过敏性哮喘规范化诊治与管理方面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25年7月8日世界过敏日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行动起来,提高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积极预防,科学治疗,共同守护健康,拥抱无过敏的美好生活。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