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您的位置:首页 > 医学科研 > 科研部 > 学术交流

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即OCT-ISR研究项目在遵启动

作者:心血管内科:赵然尊  2025年5月22日  阅读次数:769

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即OCT-ISR研究项目在遵启动

2025年5月16日至17日,第二十届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及规范化诊疗培训学术会议在遵召开。作为会议重要议程之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血管造影指导支架内再狭窄患者PCI治疗(OCT-ISR)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这是贵州省心血管领域的首个RCT临床研究,标志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在临床研究方向迈出关键一步。

OCT-ISR临床研究由遵医附院心血管内科石蓓教授发起,获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临床研究专项基金资助。本次OCT-ISR研究启动会由遵医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赵然尊教授主持,国内30余家分中心专家代表参会。启动会聚焦研究背景、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问题,为后续研究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启动仪式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在致辞中强调“ISR是PCI治疗的难点,OCT-ISR临床研究的启动意义重大,精准的影像指导并优化ISR的治疗有望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石蓓教授系统阐释了OCT-ISR临床研究的背景与科学价值,指出“支架内再狭窄(ISR)的机制复杂,传统造影指导存在局限性,OCT技术可更精准识别ISR的机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遵医附院刘志江教授详细解读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流程,涵盖入排标准、随机分组及手术操作流程细节等;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淮教授则针对OCT操作规范与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确保数据采集的标准化。

在讨论环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江洪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鄢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宁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翟光耀教授、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洵教授等30余位专家围绕入排标准、手术流程优化等展开深入探讨,就“如何平衡研究严谨性与临床实操性”达成共识,为后续多中心协作奠定基础。

OCT-ISR研究计划纳入国内30家中心共1164例药物洗脱支架后再狭窄(DES-ISR)患者,随机分配至OCT指导组或传统血管造影指导组,主要终点为靶血管失败(TVF)发生率。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对比,明确OCT指导ISR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高级别的循证依据。该研究预计历时30个月,其中招募期18个月。若研究结果证实OCT指导能显著降低TVF风险,将推动ISR介入治疗从‘经验导向’向‘影像精准导向’转变,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作为全国心血管领域年度盛会,本届遵义会以“规范·创新·转化”为主题,OCT-ISR临床研究的启动不仅彰显了多中心临床协作的科研实力,也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前沿技术向基层推广。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有望填补ISR精准干预的循证空白。


遵医附院石蓓教授报告OCT-ISR研究项目背景与实验设计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寄语OCT-ISR临床研究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赵然尊教授主持OCT-ISR项目讨论会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鄢华教授针对OCT-ISR项目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宁教授针对OCT-ISR项目发言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志江教授报告OCT-ISR项目具体实施流程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二于淮教授报告OCT-ISR项目中OCT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审核:肖毅

编辑:张洁

整理:吴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