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您的位置:首页 > 医学科研 > 科研部 > 学术交流

第二届淋巴水肿整合治疗技术推广应用暨LVA-AD临床研究启动会在遵召开

作者:图文:烧伤整形外科:潘文杰  2025年4月28日  阅读次数:954

第二届淋巴水肿整合治疗技术推广应用

LVA-AD临床研究启动会在遵召开

2025年4月25日,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二届淋巴水肿整合治疗技术推广应用暨LVA-AD临床研究启动会”在遵举办。来自全国30余家医疗机构从事显微外科的临床医师围绕淋巴水肿诊疗技术创新、淋巴静脉吻合术(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推动淋巴循环障碍专病诊疗高质量发展。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魏在荣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医院淋巴水肿治疗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近年来,淋巴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淋巴静脉分流术(LVA)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突破性应用,为阿尔茨海默病等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从传统物理治疗到显微外科技术,从单一手段到多学科整合,淋巴医学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开幕式结束后,魏在荣副院长、烧伤整形外科主任邓呈亮为参与单位举行淋巴循环障碍专病联盟授牌仪式。联盟参与单位分别来自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河北、陕西、重庆、四川、青海、贵州13个省份。在学术报告环节,邓呈亮教授团队汇报三项临床研究项目启动情况,包括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研究、3L整合技术治疗淋巴水肿临床研究及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研究。随后,多位专家从临床研究设计、解剖、影像诊断和临床实践多维度展开研讨。公共卫生学院石修权教授结合实例解析“临床研究设计原则及方法”,科研处副处长、医学影像学院刘衡教授从质控角度提出“多中心研究需统一操作规范,确保结果可比性”,解剖教研室许家洲教授通过精细的颈部血管神经3D动画演示,为淋巴静脉吻合术的精准操作提供解剖指导,医学影像科徐高强教授系统介绍“AD的磁共振研究手段”,强调影像学在淋巴-脑屏障功能评估中的核心作用;神经内科杨小艳主任医师系统讲解AD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核医学科胡显文教授讲解PET/CT现象在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为AD的诊断提供依据。邓呈亮教授分享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AD短期(3-6月)疗效观察,通过对比患者术前术后认知、行为等方面功能变化,客观展示了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AD的临床疗效。

在淋巴诊疗技术专场,烧伤整形外科团队分享了多项创新成果。邓呈亮教授展示“3L整合技术治疗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疗效显著;李海教授详细解读血管化淋巴结移植(VLNT)的遵医经验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考;吴祥奎详细介绍了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治疗淋巴水肿的详细操作步骤及手术细节,引发与会者热烈讨论。   

下午的“LVA-AD手术视频详解”环节,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团队以一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为例,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到术后管理进行全流程解析。邓呈亮教授在解析中表示,淋巴循环与脑脊液代谢的关联为AD治疗开辟了新路径,短期疗效观察显示患者MMSE评分显著改善。

本届会议以“整合、创新、协作”为主题,不仅展示了医院淋巴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更通过临床研究启动和联盟建设搭建了长效合作平台。随着LVA-AD等临床研究的深入推进,显微外科技术有望为更多疑难疾病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大会现场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魏在荣教授致辞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审核:肖毅

编辑:张洁

整理:吴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