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您的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行政部门 > 保卫处 > 治安防范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及防范知识

2025年3月20日  阅读次数:1427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及防范知识

 

一、云手机里无链接登录,“投资理财软件让你一步掉陷阱!

云手机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化手机服务,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可在云端服务器上构建一部虚拟手机系统,如电猫云、红手指、双子星等,这种虚拟手机系统运用于专业人士游戏挂机、远程办公、应用测试等功能

(一)案例简述

贵阳某地周先生在“伊对”社交平台上,结交了“程女士”,“程女士”在聊天中透露自己是证券公司高管”。两人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感情升温,成为互相信任的“恋人”。

在恋人“程女士”的请求下,周先生用个人银行卡帮其接收“6万元的别人欠款”,接着又将这笔资金转到对方提供的陌生人陈先生账户上,并称钱打到这个账户上是为了投资理财

完成此次操作后,“程女士”将自己投资收益截图发给周先生,并以“专家指导”“高额收益”等理由诱导周先生参与投资。“程女士”指引周先生进入“**云手机”小程序,使用对方提供的手机号+验证码登录进入“**交易所”进行账号注册和银行卡绑定,并开始转账进行“投资理财”。当周先生的投资金额高达60余万元某天平台突然显示“打开失败”,同时恋人也消失,周先生意识到自己被电信网络诈骗,遂报警。

在案发的同一时间里,与周先生一案关联的陈先生也遭遇了同样的诈骗:如前所述,周先生为了帮助其网恋“爱人”接收“他人欠款”,在不加思索的情况下用自己的银行卡接收了所谓别人的“6万元欠款”,并转入对方提供的陌生银行卡上(即另一名受害人陈先生账户上),而陈先生的银行卡入账(6万元)这笔资金时,也同样是在“伊对”交友里,受网恋“爱人”的深度洗脑,也使用了自己的银行卡帮助“恋人”接收“别人的欠款”,接着又将收到的“欠款”转入“恋人”提供的下一个指定陌生银行卡上(即下一个受害人)。

以上一案关联多名受害人,这是诈骗分子利用“杀猪盘”的深度感情洗脑,诱骗受害人虚假投资理财时,为了躲避金融机构的异常账户风险监测,以“恋爱”伪装,让受害人听信谎言,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帮助接收不明资金入账(即涉诈资金),又转进下一个受害人的银行卡里,使自己不仅是受害人,更成为一名帮助犯罪工具人!

(二)作案手段解析

诈骗分子先在XX云手机(比如电猫云、红手指、双子星)等平台上注册账号并购买云手机设备,在所购买的云手机设备上构建一部虚拟手机,通过手机号+验证码实现无链接登录后,可进入已搭建在互联网上的虚假投资理财软件。此时诈骗分子只需要通过在伊对、探探、陌陌、珍爱网、抖音、快手、微博、租售房屋等各类平台寻找目标受害人,当受害人放松戒备,持续与诈骗分子进行深度交往时,诈骗分子将引诱其接收陌生资金入账→转入陌生账户投资充值→显示高额回报→进入圈套→使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开始投资→平台消失、恋人消失,最终被骗。

(三)防范要点

1.网络交友时擦亮眼睛,如果遇到了特别殷勤主动的网络陌生人,短时间内着急确定恋爱关系的,且聊天话题涉及转账、收账和投资理财的,需提高警惕。

2.遇到“稳赚不赔、高额收益”的投资理财项目时,切勿相信,尤其当对方是自己婚恋对象的,更要保持冷静,做到果断拒绝,避免落入“甜蜜陷阱”。

3.不管和对方是多么亲密的关系,当其以各种理由,借用你的银行卡进行资金入账时,一定要多加核实,确认入账资金的合规合法性,避免因接收涉诈资金而成为电诈犯罪“工具人”,给自己造成麻烦。

4.投资理财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或国家已备案的合规证券公司平台进行购买,请勿随意下载进入国家未备案的投资理财软件进行理财投资。凡通过云端手机进入理财软件进行投资的,一定是诈骗!

如遇可疑情况拨打96110举报、咨询!

若不慎被骗拨打110或前往附近派出所报警!

 

二、机票“退改签”要注意

(一)案例简述

每逢春节前后、寒暑假、五一小长假等重要时间节点,是我省旅游高峰旺季,电信网络诈骗方式多呈现诈骗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以陌生电话致电给广大人民群众,称航班延误、航班故障、天气影响等为由,可以进行机票退改签理赔服务,诱导点击陌生链接进入互联网里的虚假“中国民航”客服网站(或诱导下载虚假XX服务APP、远程控制软件等互联网会议软件开启屏幕共享),通过语言诱骗挑起群众紧张情绪,在不经致电官方客服进行核实的情况下,盲目做出机票“退改签”的决定,最终向陌生账户进行转账(或在屏幕共享下打开银行账户进行退款检测或流水检测等而导致银行信息泄露,银行卡资金被远程盗刷)。

(二)防范要点

1.正规平台,避免泄露出行购票请在正规平台、官方途径购买机票,尽可能避免信息泄露;

2.官方渠道,核实真伪当被告知航班延误或者取消,应通过航空公司官方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等多个正规渠道核实航班信息是真实性;

3.两卡信息,小心保管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务必小心保管,不要透露给任何人;不要随意下载软件、不要和陌生人创建并接通视频共享会议或电话会议。

4、牢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三大法宝”陌生电话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银行信息不透露

如遇可疑情况拨打96110举报、咨询!

若不慎被骗拨打110或前往附近派出所报警!

 

三、线上的甜言蜜语 线下的意外“惊喜”

浪漫的情人节、传统的七夕节、旅游的五一节等等重要节日,当你沉浸在快乐中时请留个心眼,莫让诈骗分子钻了空子。

诈骗分子通常潜藏在各大社交平台,例如陌陌、探探、伊对,甚至“珍爱”婚恋网站,寻找合适的时机以交友、婚恋等理由与你联系,获取信任成为好友或恋人;又或者潜藏在58同城、安居客等,抓住你急于出租、出售房屋的的需求和你取得联系,聊天交往中成为暧昧的朋友,总之以上这些都会转向投资理财,带你一起发财致富!当自己开始点击和下载对方提供的陌生链接和理财软件,并将钱财转给对方指定的陌生账户,资金不断投入到诈骗分子为你量身定制、五花八门的虚假投资理财平台时,“提现不成功”“系统故障”“输入超时”“需缴纳本金的?%才能全额提款”等这样的诈骗话术,会让你从甜言蜜语的情绪价值中一下子跌入噩梦般的深渊,惊出一身冷汗!以上这样的骗局,你或者身边的人遇到过吗?

(一)案例简述

贵阳的王女士为了寻求真爱,下载了“珍爱”APP。在该平台上,她结识了幽默风趣又绅士有度、从事证券分析师的沈先生,两人很快以交往为目的开始深入了解。随着感情升温,沈先生向王女士展示了自己惊人的理财投资回报。在沈先生的诱导下,她开始在对方指定的投资理财软件中从小金额到大投入,前后往沈先生提供的20余个账户转账,共计90余万元。最后在“输入超时”“系统故障”等导致“提现不成功”情况出现时发现自己被电信网络诈骗,同时温柔贴心的沈先生和投资理财平台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二)防范要点

1.网络交友需谨慎,不要相信“有缘千里来相会”,理性交友,理性看待感情。特别是对那些没见过的人,尤其在涉及金钱往来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并与身边亲朋好友多沟通、多询问,防止落入“圈套”。

2.对于引导在网上投资、理财之类,先给尝甜头再引导继续投入的,必是骗子无疑。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一本万利”低成本、高回报”的事情,正常投资尚有风险,“赚大钱”更不会无缘无故降临,守好自己“钱袋子”。

3.谨慎对待陌生链接和软件不随意点击陌生人提供的链接,不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更不随意跟随网络陌生人进行投资理财。 

如遇可疑情况拨打96110举报、咨询!

若不慎被骗拨打110或前往附近派出所报警!

 

四、警惕!二维码里藏陷阱,刷单返利是诱惑

当你收到网购快递包裹时,会发现包裹里时常会有一些中奖卡、刮刮卡、购物卡和蟹卡等,亦或者你并没有下单,也会收到莫名其妙的快递,这些包裹里同样有以上这些卡片。这些小卡片上会附有客服二维码或者群聊二维码,以领取福利为由诱导你扫描二维码与客服取得联系或进入群聊完成领取福利操作。

(一)诈骗流程

收到陌生快递→扫码进群→领取价格不等的小福利(获取信任)→点击进入群主发布的新链接,开始做小任务领取佣金→进入刷单获取小佣金,尝到赚钱红利→任务升级,对方开始推荐新的链接和刷单APP→由小到大向陌生账户充值转账,平台显示高额获利,但无法提现(无法提现的原因根据每位受害人的实际情况,诈骗话术各不相同)

(二)作案特征

这类诈骗因返利周期短、引流进群成功率高,并且利用众多官方商户的合法性、合规性伪造公司保障合同,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行刷单返利任务,已逐渐演变成当下诈骗手法最为繁多、变化最为迅速的诈骗类型。

(三)防范要点

1.刷单返利是违法,不要轻信任何声称“刷单能赚钱”的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

2.不随意扫描陌生的二维码,不进陌生的群聊,不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

3.不轻易向陌生人转账汇款,保护好自己的银行账户和支付密码。

 

五、便捷支付时代,慎用手机NFC功能,谨防成为境外诈骗分子远程“提款机”

NFC是一种距离的数据交换,主要用于移动支付业务。在我们的生活中,公交卡、门禁卡、支持闪付的信用卡和POS机,都是NFC技术的产物,极大地提升了生活和工作效率。但诈骗分子却利用NFC功能的便捷性进行诱骗转账。

(一)作案手段

诈骗分子通过陌生电话联系受害人,自称XXX客服,以航班故障、会员扣费取消、银行流水检测等事由引起受害人关注。接着诈骗分子以帮助受害人办理退款、退费等为由,要求受害人通过手机进入互联网XX会议室(比如钉钉、瞩目会议室,甚至有些虚假会议室,如云视听等),在会议室内开启屏幕共享,随后又要求受害人打开手机NFC功能,诱导受害人下载可以通过手机NFC远程支付的软件(即NFO“隔空读卡”软件)。如果此时你信以为真,拿着银行卡贴近手机或打开银行账户APP办理退款、退费时,卡里的资金则被诈骗分子通过与受害人进行通联的手机,利用NFC功能远程“隔空读卡”进行盗刷。

(二)防范要点

1.牢记防范电信网路诈骗“三大法宝”

1)接到自称客服等陌生人的电话,须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不点击或扫描未知的链接或二维码;不下载来路不明的陌生软件。

2)拒绝与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正规机构或平台不会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核实信息或解决问题。

3)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不将自己的银行卡和手机交给陌生人操作,保护好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避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2.谨防NFC功能被盗刷的防范措施

1)关闭不常用的NFC功能。在不需要使用NFC时,关闭手机的NFC功能,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2)谨慎使用公共NFC设备。避免在不明来源的NFC设备上刷卡或进行支付,防止信息被窃取。

3)避免绑定过多NFC卡片。减少携带NFC卡片数量,及时检查手机钱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解绑不常用的银行卡,尤其是存储大额资金的银行卡,以此降低信息泄露风险,减少资金损失。

3.加强支付安全的防范措施

1)使用安全的支付方式。优先选择有密码或指纹验证的支付方式,增加安全性。同时定期查看银行卡交易记录,发现异常及时联系银行工作人员。

2)谨慎开通“免密支付”,如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不要将收款码、付款码随意展示给他人,同时启用手机的锁屏密码和支付应用的二次验证功能,以增强安全保护。

如遇可疑情况拨打96110举报、咨询!

若不慎被骗拨打110或前往附近派出所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