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管理 > 医疗动态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人工肝技术运用成效显著

作者:图文:感染科 胡晗 刘康彦 罗亚文 杨平  2024年12月17日  阅读次数:2133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人工肝技术运用成效显著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作为贵州省人工肝技术的先行者,不断提升技术和诊疗水平,多年来在肝脏疾病的血液净化与治疗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1995年,遵医附院感染科率先在全省开展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为肝脏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2001年,医院再次突破技术瓶颈,引进黔北地区首台第三代中间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标志着医院在人工肝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2018年3月,医院创新性地引入“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并在感染科开展应用,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至今,遵医附院已成功完成5000余例人工肝治疗,包括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DPMAS、血浆灌流等多种治疗模式的组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水平日益成熟。

遵医附院在人工肝领域的出色表现得到全国医学界的高度认可。2019年11月召开的“2019第三届实用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班暨高峰论坛”上,遵医附院感染科被授予“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并成为全国37家示范医院之一。2022年,医院再次荣膺“中国肝衰竭血液净化诊疗(远航项目)基地”,并在同年8月荣获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颁发的“扬帆起航奖”。2024年5月,遵医附院感染科成为“中国肝衰竭血液净化诊疗(远航项目)项目医院”。

人工肝技术适应症广泛,涵盖了各类肝脏疾病的治疗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前期、早期及中期;终末期肝病患者,特别是在肝移植术前等待肝源、术后排异反应或移植肝无功能期的患者;严重胆汁淤积性肝病、各类引发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合并严重肝损伤的脓毒症、重症免疫性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等。

遵医附院感染科汇聚了一支专业且经验丰富的人工肝治疗团队,能熟练操作各类人工肝治疗模式,成功为肝衰竭、重型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颅内感染等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此外,本团队还与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心胸外科、肝胆外科等多个学科密切合作,实施床旁治疗,为患者提供优质、全方位、跨学科的治疗支持。

感染科主任罗亚文表示,人工肝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血浆置换和DPMAS。未来,我们将持续创新,开展更多血液净化技术,并针对肝肾综合症、脓毒症等患者,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治疗方案,不断提升科室的整体实力和患者的治愈率。


人工肝治疗


院内床旁人工肝治疗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审核:肖毅

编辑:张洁

整理:吴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