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管理 > 医疗动态

遵医附院超声科、生殖中心、产科助力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再圆母亲梦

作者:图文:超声科 罗燕  2024年11月27日  阅读次数:2341

遵医附院超声科、生殖中心、产科助力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再圆母亲梦

2024年11月22日,遵医附院超声科、生殖医学中心、产科共同携手帮助一名本已失去二胎希望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再圆母亲梦,在产科诞下了一名健康的婴儿。

婴儿母亲王女士是一名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9年前剖宫产生下女儿,术后诊断胎盘植入,由于宫腔粘连、内膜薄,多年来到处寻医仍未再受孕。2024年3月,遵医附院生殖医学中心王德婧主任医师应用新技术给王女士进行了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宫腔灌注,超声科罗燕副主任医师采用子宫内膜容受性多模态超声评估新技术,对王女士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估,结合超声评估结果生殖专家建议移植,最终王女士再次成功受孕。

怀孕期间,通过超声,在孕早期诊断出王女士存在胎盘植入、子宫肌层静脉曲张,整个孕期,超声检查一直为王女士监测护航。胎儿出生前一天,罗燕与产科杨莉副主任医师沟通了王女士的情况,让临床医生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确诊王女士胎盘大面积植入至子宫肌层,且子宫前后壁大片血管怒张,术中出血多,采用多种子宫缝合方法保住了王女士的子宫,并自体血液回输1000ml,自体存储血400ml。

术后王女士万分感谢超声科、生殖医学中心和产科的医护们,让她这名本已经失去二胎希望的母亲再次圆梦。

采用子宫内膜容受性多模态超声评估是超声科2024年转入常规的省级新项目、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内膜的厚度、分型、血流、蠕动波、容积、血管血流指数、内膜结合带及子宫动脉等多项因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综合评估,为进一步接受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今后,医院超声科、生殖中心、产科将进一步强化协作,共同推动新技术新项目在评估、诊断、治疗方面的推广和应用,推动MDT诊治更好地服务患者。


罗燕副主任医师开展子宫内膜容受性多模态超声评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审核:肖毅

修改:张洁

整理:吴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