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
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了我们党执政60年来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明确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总体要求、重要举措。
一、关于四中全会议题确立的战略考虑
第一,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我们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不断地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烈史诗。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净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2.56万亿美元),GDP总量为世界第三(4.22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万亿元),这是硬实力。而我国的软实力也大幅提高,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造转变。
取得这样辉煌的历史成就是同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应对国际形势的挑战和风险,特别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的新变化:①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发展问题更加突出。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转折,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③主要大国对外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相互合作与竞争更加明显。④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革,各种国际力量博弈更加复杂。⑤国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重大动向,软实力之争更加激烈。
2008中美贸易额3337.4亿美元,其中,中国向美国出口2523亿美元,从美国进口814.4亿美元。2009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3月为7679亿美元,占美国国债余额11万亿美元的6%左右,7月为8005亿美元,而2008年9月则为5850亿美元。
外贸占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中国67%,俄40%,日本34%,印度32%,美20%。
我国战略资源40%靠国外。我国电子产品手机等50-70%销往国外。
目前全球的35%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今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125%。
我国的人均GDP在世界上一直在一百位左右。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然占有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加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保持农业稳定,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增大,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大中专毕业生现在的规模在1300多万,每年还有复转军人等其他一些就业人群,大概需要1400多万个岗位,但现在每年能够提供的岗位在900—1000万左右。如果经济发展的好了,GDP增长一个点大概能够增加80万个就业岗位。
第三,为了实现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蓝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大国中搞发展,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实属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实属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实属罕见,要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战胜这些困难和风险就必须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特别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重道远:①粗放型经济②二元经济③地区发展不平衡④创新能力不强。2、面临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和规模前所未有:①经济体制深刻变革②社会结构深刻变动③利益格局深刻调整④思想观念深刻变化。3、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难以避免。
第四,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学习,学用脱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有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
二是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 。有的党组织对中央决策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党组织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还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不习惯、不善于在民主的氛围中推进工作;一些党员干部法制意识极为淡薄。
三是一些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本领不够。尤其是在处理突发事件上力不从心,往往错失处理问题的时机。
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不高,干部考察工作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干部讨官要官,而买官卖官的问题依然很突出。
四是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部分党员的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同于普通老百姓。
五是一些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出现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六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发生了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腐败现象一发多发,腐败问题又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二、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四中全会《决定》系统地总结了60年来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是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
我们党是靠马克思主义建党、兴党、立党的,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是由我们的国情、党情决定的。
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党的自身建设的方向。
这条经验是从党的建设指导思想的角度来总结的,党的建设是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只有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党的建设才能取得成效。
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主题。
十六大到十七大前后,我们党先后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这两个概念,这两点都是党的建设的目标,所以十七大把它概括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具体工作是围绕五大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自身建设的核心。
这是从党的根本宗旨上来总结提升的,执政党到底是为谁谋利、为谁掌权是一个根本问题。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这是党的自身建设的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希望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保证。
全会强调,“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由此,全会得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的重大判断。
1、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是容易脱离群众,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容易滋生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惰性,党的肌体容易受到侵蚀,产生各种腐败。2、改革的实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调整中形成失利者和得利者。3、市场交换原则、待价而沽渗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4、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又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维护执政安全,既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拒绝一切腐朽文化的影响。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我们党从长期执政党建设实践中得到的重要认识和结论。
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要有三种意识:使命意识(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执政意识;党的意识。
坚持党要管党,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形成“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共识。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重大举措
《决定》的第二部分在总结六条经验,提出六条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对下一步怎么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个总体要求,这个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五句话。
第一,坚持四个着眼于。一是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二是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三是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四是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二,坚持五位一体的中心布局。十七大确立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这五位一体。
第三,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
第四,努力实现党的建设总目标。四中全会《决定》系统概括了十六大和十七大党的建设目标,要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要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个总目标鲜明而精准地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思想路线、工作作风、精神面貌等重大问题,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第五,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来推动当前党的建设。
四、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在中央的全会和代表大会这个层面正面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是第一次。
第一,目前党内学习存在的问题。一是追求享受,玩物丧志,不好学习;二是为了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习;三是不善学习;四是学用脱节,知行不一。
第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关于科学理论武装。科学理论武装是我们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西方其他学习型组织的根本区别。
关于具有世界眼光。一个学习型的党组织必须有开阔的世界眼光,善于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做出重大的举措,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眼光来自知识,有了丰富的国际知识才能有世界眼光。
关于善于把握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和前提,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的一个基本要求。深入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
关于富有创新精神。
第三,从四个方面对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出要求。
第一个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象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
第二个任务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第三个任务是党员干部要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党员的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在践行、示范上下功夫,通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点是两个,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一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个任务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作为第一需要,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每一个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成为学习型领导干部,每一个党的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我们的党才能成为一个学习型政党。
五、关于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决定》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方面有许多新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内容,一是更好的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二是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三是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些党员干部不好学习,不勤学习,不善学习等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没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不高,建立了不少反腐倡廉的制度,但是没有一个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同时,党的建设还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一,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要的标志和首要的任务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党的建设,也就是要更好的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成果指导党的建设。
第二,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方法好比过河的船和桥,增强方法的科学性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
第三,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强制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就要努力增强制度和制度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首先,要有系统的总结和反思。其次,要在健全制度体系上下功夫。任何一项制度都必须是在一定的制度环节、制度体系中发挥作用,现实中一些制度从个体角度看是科学的,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制度环节,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从制度体系的角度来看就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譬如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强调德,一是政治品德,二是道德品德。今后还要进一步完善选拔机制:首先是提名机制,接下来是考察,最后在用人方面还必须有一个追究责任的问题。一个干部出了问题,从提名环节、考察环节到任命环节都应该追究相应的责任。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就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着力提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制度的保证和科学方法的运用上的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