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新时代饮食文明撬动的关键点
“民以食为天,更以健康为先”成为各阶层共识。倡导节约、卫生、合理的饮食“新食尚”。让我们行动起来,推行饮食新文化的变革!
1.什么是分餐制,与现在共餐有何不同?
共食指多人合用一份或几份菜肴,如同我们每家每户的现在方式。分餐和共食是相对的。分餐是指由家人/厨师或服务人员,按照定量或等量的原则,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餐盘或碗中,给每一个就餐者独自享用。
2.分餐是否疏远家人朋友关系和距离?
在我们的文化里,习惯了集体或大家庭共食,包括吃饭时候的张罗、客气、礼让和分享。与孩子一个碗甚至同用一双筷子吃饭、与家人客人相互夹菜、同喝一碗汤、同饮一杯水等等,把这些当作不分彼此的亲情的表达。 这些表象跟“亲情”、“关系远近”其实无关。
3.如何通过共食传播疾病?
对中国来说,从80年代开始, 对我国有较大影响的就有污染的毛蚶甲肝、SARS、H5N1禽流感、甲型H1N1禽流感、H7N9禽流感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2019-nCov等传染性疫情。这些传染性疾病,大都与“吃”相关,或直接或间接。导致人体疾病的有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污染,通过食物或饮食方式,传播给人类导致疾病传播流行。今天我们仅说生物性的,如病毒、细菌、寄生虫、昆虫和真菌等这些引起污染,一部分是原发性的(食物本身污染,动物鸡瘟病毒、口蹄疫、草莓被肠道病毒污染等),一部分是继发性的外源污染(加工导致 、水源、苍蝇、制作者),第三就是就餐聚集中密切接触而导致传染,例如感染者的双手传递接触的用品(水/食物),唾液/分泌物污染用品(筷子、碗、杯子等),以及近距离的呼吸/飞沫传播等。有不少研究在甲肝、禽流感、肠道病毒(诺如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证明唾液的可传播性,甚至本次COVD-19 都有家庭、同学聚集性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明共食共饮是传染性疾病的温床
4.不同餐饮环境如何分餐?
在学校、托幼机构、机构食堂都已经实行了分餐或份饭的制度。在家庭中,应该由家长或当日掌厨人布菜,根据家庭成员成人和儿童体重和活动强度,合理搭配主食和菜肴,定量分配。一家人围坐一起,合理搭配了一餐主食和菜肴,大体了解一餐食量和膳食结构。对于儿童来说,也是一个文明饮食习惯的开始。
在外就餐或聚餐,份餐最好,这样量入为出、简单不浪费。也可以实行公筷公勺,把吃饭当做一种自律的自主膳食行为,杜绝同器具分享,杜绝混吃、夹菜、共碗、共勺。
5.推行分餐的益处有哪些?
1)培养卫生文明好习惯,减少交叉感染,降低传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塑造日常生活的规范有利于每个人,树立良好健康生活行为价值观,合理膳食、规律有恒,对有效预防和延缓肥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影响深重久远。
3)约束大吃大喝、减少铺张浪费,分餐有助于简餐。促进良好社会风气转变,环境和谐相处。
4)促进新时代饮食技术变革,对烹饪方式、量化、器皿、减少盐糖使用等提出新要求,促进中华饮食现代化,更有利于国际化交往和适应社会发展。
5)健康饮食文化传承,代际传递优良饮食文化,为健康中国行动加油!
餐桌上的不文明习惯还有: 1.大声喧哗灌酒猜拳,生吞活剥、迷恋野生动物;2.大声咀嚼骨头、鸡爪;3.大声咳嗽、随地吐痰,吃吐出等; 4.不尊重食物浪费严重,吃一半扔一半,狼藉一片。5.过度使用包装白色污染等。这些不良习惯都需要我们共同改变。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偏执追求饮食味道、大吃大喝、集体喧闹以及饮食炫耀的大吃大喝时代已经过去。一个合理饮食、进步文明、国民营养、健康中国的新时代已经践行起来了。让我们树立以合理膳食和健康为先的价值观,从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餐馆做起,连成一片,就将撬动整个饮食文明的提升。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
时间:周一到周五 地点:门诊综合大楼2楼营养门诊
咨询电话:28609318 28609508 28608947
本资料来源于中国营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