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医附院在省内率先开展单孔达芬奇机器人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近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普胸泌外科二病区为一名年仅两岁的胆总管囊肿患儿成功实施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治疗,标志着小儿普胸泌外科二病区在达芬奇机器人治疗腹部外科疾病领域新的技术突破。
患儿在9个月前于外院行彩超检查时发现肝门部囊肿,为选择微创治疗,经多方咨询及就诊后,家属选择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入院后,经过MRI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I型。经术前充分评估,全科讨论,并与家属沟通后,选择目前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同时为了切口更加美观和微创,结合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上的经验,给予单孔机器人进行手术。小儿普胸泌外科二病区郑泽兵主任医师,在麻醉科和手术室团队的紧密配合下,历时3小时,通过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技术,成功为患儿实施了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恢复情况良好,各项检查检验指标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高度满意。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以高精度机械臂和高清内窥镜系统为医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术精确性和视野清晰度。单孔腹腔镜技术则进一步减少了手术创伤,使术后疤痕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心理健康。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操作难度相对较高,要求医生具备更高的手术技巧和空间感知能力。在胆总管囊肿的治疗中,由于囊肿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吻合难度较大,手术难度更是可想而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普胸泌外科二病区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患儿成功实施手术,不仅展示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小儿普外和新生儿外科领域的雄厚实力和技术水平,更为广大胆总管囊肿患儿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术中操作情况
术后切口外观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审核:肖毅
编辑:张洁
整理:吴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