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自强 敬业 创新
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管理 > 医疗动态

遵医附院急诊科成功开展无人机紧急用血运送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演练

作者:图文:急诊科 薛植瑞 刘安平 姜栩恒 陈美 喻安永  2025年8月19日  阅读次数:69

遵医附院急诊科成功开展无人机紧急用血运送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演练

2025年8月1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在2024年成功实施“血库前移急诊抢救室”并开展“异常紧急输血”演练后,又组织开展了无人机紧急用血运送实战演练,以此持续优化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缩短紧急用血获取时间,探索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抢救生命赢得更多“黄金时间”。

按照演练计划,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一位遭受严重创伤且大量失血的患者情况危急,急救人员在筹备转运患者过程中,发现患者失血情况严重,且存在活动性出血现象,其血压呈进行性下降态势,生命危在旦夕,急需通过输血来维持生命体征。随车医生即刻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取得联系。值班大夫刘安平副主任医师接收相关信息后,迅速开展评估工作,确认该患者符合异常紧急用血指征,随即启动无人机紧急送血预案。值班护士骆凌君和付维欢接到指令后,迅速完成血液出库核对流程,获取两个单位的O型Rh(D)阳性悬浮红细胞。血液准备妥当后,未采用常规的车辆运输方式,而是迅速将其装载至处于待命状态的医疗专用无人机。无人机随后起飞,依照预设安全航线,快速且精准地将挽救生命的血液制品直接运送至患者所在的急救现场。整个运送过程高效且可控,切实避免了地面交通可能导致的延误。

本次演练的核心创新环节在于血液的快速投送方式,演练结束后,相关人员对无人机运送的时效性、安全性、操作流程及与院前急救团队的交接环节进行了复盘评估。初步结果表明,无人机运送在特定场景下(如交通拥堵、偏远地点、紧急时效要求极高时)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将急需的血液制品以最快速度送达救治点,是现有“血库前移”模式的有力补充和效能提升。

急诊科主任喻安永在总结中指出,此次无人机送血演练是医院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号召,探索智慧急救新模式的重要实践。它标志着医院在构建“空地一体”立体化紧急医疗救援网络、打通生命救援“最后一公里”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作为贵州省首家且唯一一家高级创伤中心,遵医附院急诊科一直秉承“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精神,贯彻最前沿的创伤救治理念,继“血库前移急诊抢救室”有效缩短院内抢救用血时间后,无人机运送有望将血液保障能力延伸至院前,实现急救用血的“极速达”,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血液保障服务。


紧急送血预案启动


无人机到达事故现场


无人机运送过程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策划、编辑:吴双双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